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按摩与康复医学》 > 2012年第9期 > 正文
编号:12234035
龙氏正骨手法治疗颈椎病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2年3月25日 刘建 曾姿霈 董晓斌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探讨龙氏正骨手法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纳入2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30例,治疗组采用龙氏正骨手术,对照组采用普通推拿手法,治疗10天后,应用简化McGill疼痛问卷判定患者疼痛缓解症状及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6%,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RI、PPI、VAS评分,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龙氏正骨治疗颈椎病疗效显著。

    关键词:龙氏正骨 神经根型 颈椎病

    【中图分类号】R2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3-0067-02

    颈椎病是因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骨质增生、韧带及关节囊退行性变、肥厚等改变,刺激或压迫颈神经、神经根、脊髓、血管、交感神经和其周围软组织而引起的综合症候群,常在中年后发病,其中以神经根型颈椎病最常见,约占颈椎病发病率的50-60%[1]。我科自2008年6月至2011年8月采用龙氏正骨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30例,并与采用普通推拿手法的130例患者作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2]。参照1992年全国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的诊断标准拟定:颈痛伴上肢放射痛;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弱,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肌力减退,手指麻木;有颈项僵硬不适及一系列伴随症状;X光片显示颈椎椎骨有部分不同形态的变形、反弓、侧弯、椎间孔变窄或增生;CT片或MIR片证实为颈椎错位;排除脊柱肿瘤、结核、骨折、脱位及类风湿、痛风等疾病。

    1.2 一般资料。依据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纳入260例患者。其中男124例,女136例,年龄17~66岁:病程5d~8a,一侧颈肩臂麻木疼痛者192例,双侧68例。X线检查:颈椎曲度变直148例,反弓者有22例,椎间隙变窄者90例,存在不同程度的椎体顺位不良54例:包括椎体前后滑移,椎体旋转及侧弯侧摆错位。本组中260例行颈部CT或MRI检查,其中226例提示颈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根据患者就诊时间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30例。2组在性别、年龄、病程、临床表现、症状及体征的严重程度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龙氏正骨手术,先用揉、滚、拿等手法松弛颈背部软组织。根据不同的病变采用不同的手法。①仰头摇正法:患者仰卧,低枕,也可以坐位操作。术者一手托其枕部,一手托其下颌,使病人头部上仰,侧转,嘱病人放松颈肌,待头转到最大角度时,稍加有限度的“闪动力”,即可使错位的关节复位。 ②低头摇正法:适于颈椎2-6后关节旋转式错位。患者侧卧、平枕、低头(中段颈椎错位者约屈20度,下段颈椎错位者前屈须大于30度)术者一手轻拿其后颈,以拇指按压于错位的横突后隆起处下方作为“定点”,另一手托其面颊部作为“动点”,以枕部为支点,转动头部,当摇头至最大角度时,动点的手用有限的“闪动力”,定点的拇指按压成阻力,使关节在动中因定点的阻力而复位。缓慢复位法根据需要可重复2-3次。③侧向扳正法:适用于颈椎2-6侧弯、侧摆式错位的钩突关节错位。患者仰卧,术者立于床头,一手拿其后颈并以拇指按住患椎横突侧方并向隆起处按压,另一手托住下颌并以前臂贴其面颊部,两手合作将患者头向上牵引并屈向健侧再屈向患侧,当颈屈向患侧至最大角度时,拇指定点不放松,并与动点手协同作扳、按、牵联合闪动力以使错位关节复位。对照组采用普通推拿手法,包括点按揉弹拨法。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0天,每天治疗1次。

    1.4 观察项目。①疗效判定标准[3]:治愈:患者颈臂部放射性疼痛消失,手指末端麻木消失,肌力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活动;显效:疼痛基本消失,偶有手指末端麻木感,劳累后仍感不适;好转:疼痛减轻,皮肤感觉及肌力有一定恢复,能参加一般活动;无效:患者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或患者终止治疗。②简化McGill疼痛问卷[2]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189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