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按摩与康复医学》 > 2012年第15期
编号:12227132
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运动形态》课程设计研究与实践
http://www.100md.com 2012年5月25日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2年第15期
     《运动形态》是宁波天一职业技术学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的职业能力素质平台课程,但其中有些内容和后续课程及实践能力的关系并不密切,甚至脱节,使得人才培养的实际效果与市场需求脱节[1]。为了使学生能真正学好《运动形态》,笔者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运动形态》的课程设计进行了研究与实践。

    1 确定课程目标

    经过广泛调研,同时参照学院康复治疗技术人才培养方案及康复治疗师执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大纲,确定了《运动形态》的总体课程目标,使其能满足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需求。具体包括以下3个方面:①知识目标:掌握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的正常结构;熟悉脉管系统的正常结构与异常结构;了解内脏及病理学疾病总论知识。②能力目标:能在正常人体的标本、模型上辨认各器官的形态结构;能用骨标本拼装人体的主要关节,并演示其运动。③素质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使其认识到人体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内因与外因的关系以及正常形态结构与异常形态结构的关系。
, 百拇医药
    2 制定课程标准

    2.1 项目化课程标准。在既定课程目标基础上,以知识、能力与素质作为总模块进行目标分解,形成可量化的分模块[2]。课程标准以项目展开,用项目与任务取代传统的章节。每个任务中都规定了具体的知识内容与要求、技能内容与要求及教学情景或教学设计。各个项目的实施都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总学时为130学时,其中正常结构占106学时,第一学期开设,异常结构占24学时,第二学期开设。

    2.2 调整课程内容。从传统的教学内容中精选出从事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工作所必需的、实用的、够用的人体形态知识。根据课程目标,《运动形态》课程内容设置上强化了与学生未来工作实际应用联系紧密的运动系统和神经系统部分,分别占36学时和30学时,对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等系统的内容进行了删减。

    3 编写教材及配套教辅材料

    过去本课程使用的教材是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正常人体结构》和《病理学》。《正常人体结构》教材中组织学内容过多,运动系统与神经系统过于简单,其他章节过于繁杂;《病理学》教材中内容过多,且与另一课程《运动机能》内容有重复。因此,我们根据课程标准,自编了配套的《运动形态》教材,将原系统解剖学、组织学、部分病理学及局部解剖学的相关内容有机整合到一本教材中。另外还编写了配套的《运动形态学习指导》、《运动形态实验实训指导》及《运动形态实验报告》。
, 百拇医药
    4 实施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和多种教学方法

    打破传统理实分离的教学模式,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①符合学生形象思维优于逻辑思维的认知特点。高职学生在具体的实践环境中更易掌握知识与技能[3]。②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发挥主观能动性。③学生对所学知识印象深刻。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示范教学法[4]和探究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利用powerpoint、flash等软件制作包含三维动画视频的多媒体课件。三维动画视频的应用,使原本枯涩、平面的内容变得生动、立体、直观,学生自行观察或复习时有了可靠的参照,同时亦缓解了由于实验室及标本、模型不足给教学带来的困难。

    5 改善实验条件

    为了改善实验条件,增加教学标本,学院与河南几家标本制作公司合作,将尸体提供给公司,由他们按照要求制作相应的标本。目前,全身塑化标本已经到位,上、下肢的神经肌肉标本也已应用到教学中,其他结构的标本正在陆续制作。新的标本层次清晰、境界清楚,神经、血管等用不同的颜色标明,为学生学好《运动形态》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实验室及标本陈列室从周一到周五全天开放,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前来观察标本,预习或复习功课。
, http://www.100md.com
    6 改进评价方式

    以往的评价方式分为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两块,过于注重考查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程度,而缺乏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核。改进后的教学质量评价分为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两部分,以过程评价为主,并在过程评价中注重对学生的发展性评价。过程评价占总分的70%,结果评价占30%。过程评价包括出勤5%,操作5%,上台演示20%,填图绘图作业10%,阶段测验30%。结果评价为闭卷考试,内容集中在运动和神经两大系统。考核贯穿整个教学环节,促使学生在平时就加强对知识技能的积累,避免把精力都集中到期末考试上。

    参考文献

    [1] 陈尚,尹宪明.康复专业解剖学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4):474-475

    [2] 刘涛.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计的技术路线[J].职业技术教育,2005,26(34):45-48

    [3] 孙莹,张凌赢,惠春,等.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索[J].药学教育,2010,26(1):40-42

    [4] 王子熙.理实一体化教学初探[J].中国科技信息,2010(9):301-302, http://www.100md.com(任典寰 倪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