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按摩与康复医学》 > 2012年第15期
编号:12226945
54例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治疗及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12年5月25日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2年第15期
     近年来急性心肌梗塞(以下简称AMI)的发病率明显上升,而各种先进治疗手段,如大剂量静脉溶栓,选择性冠脉溶栓,PTCA,冠脉搭桥术等的应用,AMI死亡率明显下降,病后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但对于基层医院,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目前仍采用原始的治疗方法,死亡率仍较高,病后生活质量仍较差。笔者2006年——2011年治疗AMI病人54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把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54例AMI病人均为住院患者。男36例,女18例,年龄最小29岁,最大86岁,广泛前壁19例,前间壁15例,下壁12例,高侧壁3例,前间壁加下壁3例,广泛前壁加下壁2例。

    1.2 诊断标准。均参照《实用内科学》第九版标准。

    1.3 疗效判定。治愈:心功能为Ⅰ级以上;显著好转;心功能Ⅰ~Ⅲ级;好转,心功能Ⅲ级以下。
, http://www.100md.com
    1.4 治疗效果。治愈36例;显著好转13例,好转3例;死亡2例。

    2 治疗方法及体会

    AMI病人入院后立即给予低流量,鼻导管吸氧(2L/min)并肌注度冷丁100mg,安定10mg,对有肺水肿,无明显呼吸抑制者,皮下注射吗啡10mg,尽快缓解疼痛,保持安静,减少心肌耗氧量,避免梗塞面积继续扩大。同时静点GIK溶液及低分子右旋糖酐加复方丹参溶液20ml,并限制滴速,一般30~40滴/分。由于AMI病人死亡最高峰为发病24小时内及第1周内,故嘱病人发病24小时内绝对安静卧床,精神放轻。保证第1周内不能离床活动,由护理人员协助做各种日常活动(如翻身,起卧床,大小便等)避免用力。本文有1例因不听劝阻,擅自外出大便突然剧烈胸闷而晕厥例地,后经抢救脱险者,另外AMI病人绝大多数精神较紧张,烦躁,情绪不稳定,而此种情况下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加,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加重心肌缺血。针对该特点笔者第1周内常规给予安定肌注,早晚各一次,用量10-20mg/次。本文无1例安定成瘾者,且用药后心率平均减少5-15次/分。AMI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而以室性心律失常较为常见,几乎达100%。抗心律失常药物是否可以预防性常规应用,目前多采取否定态度,而主张严密心电监护,但在基层医院,无心电监护设置或设置不够完善,监护较困难,故笔者主张可预防性常规应用,由于室性心律失常绝大多数出现在发病后48小时内。笔者在AMI病人入院后即开始给予利多卡因常规静点,400mg/24小时,滴速2mg/分。若有频发室性早搏出现,可追加静注50-100mg,连续应用3天,本文除2例年龄较高,梗塞面积较大,合并ⅢA-VB发生心源性休克死亡外,余52例均未发生严重室性心律失常,达到预期效果。另外,本文尚有发生房性及室上性心律失常者,随病情好转逐逐渐消失,未予处置,本文有13例发生左室衰竭,根据Killip血流动力学变化分级标准:Ⅰ~Ⅱ级9例,Ⅲ级2例,Ⅳ2例,Ⅰ~Ⅱ级者给予快速利尿剂静注及口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Ⅲ级者,加用血管扩张剂静点,但保持收缩压不低于12千帕。如果收缩压过低,冠状动脉灌注压也随之降低,加重心肌缺血,从而使左心衰进一步加重。

    通过本文54例AMI病人临床治疗及总结分析,笔者体会到对待AMI病人要因地施治,因人施治,常规应用镇静剂及在无严密心电监护条件下预防性常规应用抗室性心律失常药物,对降低病人的死亡率是至关重要的。, 百拇医药(刘丽 于春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