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普唑仑联合多潘力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100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因素与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相关性。
方法: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普唑仑的疗效与常规治疗对比分析。
结果:阿普唑仑加多潘力酮治疗FD,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精神因素与FD的发病存在一定相关性,加用阿普唑仑使治疗效果明显提高。
关键词:阿普唑仑多潘力酮功能性消化不良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061-02
消化不良是指持续或反复发作的,包括上腹痛、上腹饱胀、上腹胀感、早饱、嗳气、恶心、呕吐等上腹部症状的一组临床症状。经检查排除可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时,这一临床症状便称为功能性消化不良(FD)。据国外资料统计,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约占消化门诊总人数的20%~40%。除以上消化系统症状外,多数患者伴有失眠、焦虑等症状,为缓解精神因素对FD患者的困扰,改善生活质量,我们试用阿普唑仑联合多潘力酮进行治疗,取得较满意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1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0年5月至2012年4月来我院就医患者,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00例,其中男37例,女63例。年龄20~73岁,平均年龄45.5岁。100例患者经电子胃镜、B超、化验等相关检查,均符合罗马Ⅱ标准:①反复发作的上腹疼痛、腹胀、嗳气、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累计至少持续4周以上或在一年中累计超过12周。②内镜检查未发现食管、胃及十二指肠有糜烂性炎症、溃疡及肿瘤等器质性病变,否认既往有消化系统器质性病变病史。③结合实验室、影像学等辅助检查排除肝胆胰肠道等器质性病变;④排除严重精神病、糖尿病、肾脏病及风湿性疾病等全身性疾病。⑤无腹部手术史。女性病例均无妊娠,均非哺乳期。部分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失眠、焦虑、忧郁。随机将100例患者分成治疗组(多潘立酮联合阿普唑仑)50例和对照组(多潘立酮)50例,两组的年龄、性别及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嘱两组患者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烟、酒及辛辣食物,给予精神安慰、心理治疗,治疗期间暂停服用其他药物。治疗组用多潘力酮10mg/次,3次/日,于饭前30分钟服用,联合阿普唑仑片0.4mg/次,2次/日(早晚各一次);对照组单用多潘力酮10mg/次,3次/日,于饭前30分钟服用。两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期间每周至少复诊一次,按同一标准由不同医师记录并详细记录反应,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
, 百拇医药
1.3临床疗效评价。显效:治疗结束后患者腹痛、腹胀、早饱、嗳气、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有效:治疗结束后患者的上述临床症状减轻或有改善;无效:治疗结束后患者的上述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或加重。显效率、有效率之和为总有效率。
2结果
2.1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的显效率52.0%(26/50)、有效率38%(19/50)、总有效率为90.0%(45/50),对照组的显效率26.0%(13/50)、有效率42%(21/50)、总有效率为68.0%(34/50)。经检验,两组临床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治疗组嗜睡4例,头晕1例,腹泻1例,均为轻度且患者可以耐受;对照组腹泻2例,头晕1例,嗜睡1例,均为轻度且患者可以耐受。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治疗前后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均无明显变化。
, http://www.100md.com
3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胃肠道运动功能紊乱为主要表现的消化系统疾病,随着现代都市社会压力的增大,其发病人数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传统医学常采用促动力药物、胃粘膜保护剂、抗幽门螺杆菌(HP)药物来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可使患者临床症状得到一定的缓解[2]。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上腹部饱胀不适、胃部烧灼感、嗳气、反酸等,但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3]。可能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①胃肠运动障碍:多项研究认为,FD患者存在胃电节律紊乱,MMCⅢ期持续时间缩短或缺如,胃窦动力指数降低和胃排空下降。近端胃舒张功能减退,餐后胃窦运动减弱,胃液体及固体排空延迟,可能是部分患者早饱及餐后腹胀的原因[4];②神经系统与胃肠激素:迷走神经切断术后,胃窦运动减弱及胃排空延迟;胃动素与生长激素的分泌失调可致胃肠运动障碍[5];③精神心理社会因素:FD者生活中应激事件发生较频繁,产生精神紊乱或精神病者较多,焦虑状态、抑郁状态均可改变胃排空,心理异常是FD发生的危险因素[6]。
, http://www.100md.com
多潘立酮直接作用于外周胃肠道多巴胺受体,不通过血脑屏障,故很少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的锥体外系副作用。其作用主要为促进胃排空,增加胃窦和十二指肠运动,协调幽门的收缩,同时也能增强食道的蠕动和食道下端括约肌的张力,抑制恶心、呕吐、十二指肠胃返流。我们单用多潘力酮治疗作为对照组,其治疗后的症状缓解总有效率显著低于阿普唑仑联合多潘力酮组。可能与阿普唑仑改善了患者的焦虑、抑郁、失眠等症状,从而降低了内脏神经感觉阈,胃肠激素分泌紊乱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使FD患者的消化不良症状缓解,对多潘力酮的疗效起到了协同作用。通过以上治疗效果的观察,我们认为在常规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时加用阿普唑仑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提高疗效,降低了患者的不适感,使生活质量提高。多潘立酮与阿普唑仑的联合使用,可显著提高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吉耀.内科学[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57
, 百拇医药
[2]黎三明.奥美拉唑联合西沙比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老年患者的疗效观察[J].现代医学,2010,38(3):280-282
[3]朱应付.5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治疗体会[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6):278-279
[4]周吕,柯美云.胃肠动力学:基础与临床[M].第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654
[5]周福生,祝淑贞.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临床消化病杂志,2005,17(5):257
[6]曹国良,张继美,余珊.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心理特征[J].中国实用医学,2003
, http://www.100md.com(王义雄 尉孟龙)
方法: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普唑仑的疗效与常规治疗对比分析。
结果:阿普唑仑加多潘力酮治疗FD,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精神因素与FD的发病存在一定相关性,加用阿普唑仑使治疗效果明显提高。
关键词:阿普唑仑多潘力酮功能性消化不良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061-02
消化不良是指持续或反复发作的,包括上腹痛、上腹饱胀、上腹胀感、早饱、嗳气、恶心、呕吐等上腹部症状的一组临床症状。经检查排除可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时,这一临床症状便称为功能性消化不良(FD)。据国外资料统计,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约占消化门诊总人数的20%~40%。除以上消化系统症状外,多数患者伴有失眠、焦虑等症状,为缓解精神因素对FD患者的困扰,改善生活质量,我们试用阿普唑仑联合多潘力酮进行治疗,取得较满意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1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0年5月至2012年4月来我院就医患者,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00例,其中男37例,女63例。年龄20~73岁,平均年龄45.5岁。100例患者经电子胃镜、B超、化验等相关检查,均符合罗马Ⅱ标准:①反复发作的上腹疼痛、腹胀、嗳气、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累计至少持续4周以上或在一年中累计超过12周。②内镜检查未发现食管、胃及十二指肠有糜烂性炎症、溃疡及肿瘤等器质性病变,否认既往有消化系统器质性病变病史。③结合实验室、影像学等辅助检查排除肝胆胰肠道等器质性病变;④排除严重精神病、糖尿病、肾脏病及风湿性疾病等全身性疾病。⑤无腹部手术史。女性病例均无妊娠,均非哺乳期。部分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失眠、焦虑、忧郁。随机将100例患者分成治疗组(多潘立酮联合阿普唑仑)50例和对照组(多潘立酮)50例,两组的年龄、性别及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嘱两组患者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烟、酒及辛辣食物,给予精神安慰、心理治疗,治疗期间暂停服用其他药物。治疗组用多潘力酮10mg/次,3次/日,于饭前30分钟服用,联合阿普唑仑片0.4mg/次,2次/日(早晚各一次);对照组单用多潘力酮10mg/次,3次/日,于饭前30分钟服用。两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期间每周至少复诊一次,按同一标准由不同医师记录并详细记录反应,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
, 百拇医药
1.3临床疗效评价。显效:治疗结束后患者腹痛、腹胀、早饱、嗳气、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有效:治疗结束后患者的上述临床症状减轻或有改善;无效:治疗结束后患者的上述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或加重。显效率、有效率之和为总有效率。
2结果
2.1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的显效率52.0%(26/50)、有效率38%(19/50)、总有效率为90.0%(45/50),对照组的显效率26.0%(13/50)、有效率42%(21/50)、总有效率为68.0%(34/50)。经检验,两组临床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治疗组嗜睡4例,头晕1例,腹泻1例,均为轻度且患者可以耐受;对照组腹泻2例,头晕1例,嗜睡1例,均为轻度且患者可以耐受。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治疗前后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均无明显变化。
, http://www.100md.com
3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胃肠道运动功能紊乱为主要表现的消化系统疾病,随着现代都市社会压力的增大,其发病人数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传统医学常采用促动力药物、胃粘膜保护剂、抗幽门螺杆菌(HP)药物来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可使患者临床症状得到一定的缓解[2]。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上腹部饱胀不适、胃部烧灼感、嗳气、反酸等,但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3]。可能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①胃肠运动障碍:多项研究认为,FD患者存在胃电节律紊乱,MMCⅢ期持续时间缩短或缺如,胃窦动力指数降低和胃排空下降。近端胃舒张功能减退,餐后胃窦运动减弱,胃液体及固体排空延迟,可能是部分患者早饱及餐后腹胀的原因[4];②神经系统与胃肠激素:迷走神经切断术后,胃窦运动减弱及胃排空延迟;胃动素与生长激素的分泌失调可致胃肠运动障碍[5];③精神心理社会因素:FD者生活中应激事件发生较频繁,产生精神紊乱或精神病者较多,焦虑状态、抑郁状态均可改变胃排空,心理异常是FD发生的危险因素[6]。
, http://www.100md.com
多潘立酮直接作用于外周胃肠道多巴胺受体,不通过血脑屏障,故很少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的锥体外系副作用。其作用主要为促进胃排空,增加胃窦和十二指肠运动,协调幽门的收缩,同时也能增强食道的蠕动和食道下端括约肌的张力,抑制恶心、呕吐、十二指肠胃返流。我们单用多潘力酮治疗作为对照组,其治疗后的症状缓解总有效率显著低于阿普唑仑联合多潘力酮组。可能与阿普唑仑改善了患者的焦虑、抑郁、失眠等症状,从而降低了内脏神经感觉阈,胃肠激素分泌紊乱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使FD患者的消化不良症状缓解,对多潘力酮的疗效起到了协同作用。通过以上治疗效果的观察,我们认为在常规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时加用阿普唑仑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提高疗效,降低了患者的不适感,使生活质量提高。多潘立酮与阿普唑仑的联合使用,可显著提高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吉耀.内科学[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57
, 百拇医药
[2]黎三明.奥美拉唑联合西沙比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老年患者的疗效观察[J].现代医学,2010,38(3):280-282
[3]朱应付.5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治疗体会[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6):278-279
[4]周吕,柯美云.胃肠动力学:基础与临床[M].第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654
[5]周福生,祝淑贞.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临床消化病杂志,2005,17(5):257
[6]曹国良,张继美,余珊.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心理特征[J].中国实用医学,2003
, http://www.100md.com(王义雄 尉孟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