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按摩与康复医学》 > 2012年第30期 > 正文
编号:12332902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疣状胃炎相关性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0月25日 柯建如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疣状胃炎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4月至2011年3月经胃镜检查确诊为疣状胃炎患者102例,所有患者在进行胃镜检查的同时,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其中78例患者幽门螺杆菌检测呈阳性,将幽门螺杆菌感染疣状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9例,观察组患者在给予内镜下微波治疗的同时,进行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内镜下微波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结论:多数疣状胃炎患者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内镜微波消除疣状隆起同时给与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治疗能够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疣状胃炎具有相关性。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感染疣状胃炎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012-01

    疣状胃炎1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胃炎,在内镜下呈现为中央脐样凹陷的疣状隆起,又称为隆起糜烂性胃炎或痘疹性胃炎,通过胃镜检查很容易对其进行确诊。由于疣状胃炎的病因、发病机制、与胃癌的关系以及癌变的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过程中存在着多种争议,使得疣状胃炎的治疗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分歧。本文对我院疣状胃炎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意在探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疣状胃炎的相关性,为有效治疗疣状胃炎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4月至2011年3月经胃镜检查确诊为疣状胃炎患者102例。其中男性患者59例,女性患者43例。患者年龄35岁至69岁,平均年龄(51.6±15.2)岁。患者入院时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上腹部不适,其中82例患者表现为不规则疼痛,13例患者伴有腹胀嗳气等不适,9例患者胃部有灼热感,并伴有反酸症状,5例患者伴有上消化道出血症状。

    所有患者给予胃镜检查,胃黏膜均可见明显的圆形或类圆形疣状隆起,直径约3至10mm,隆起处中央可见脐样凹陷。其中75例患者为单发,27例患者为多发,数目最多者为8个。69例患者疣状隆起位于胃窦部,33例位于胃底部或胃体部。

    所有患者在进行胃镜检查的同时,钳取1块疣状隆起处的粘膜,采用快速尿素酶法2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其中阳性患者78例,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为76.47%。将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疣状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两组患者在临床表现以及发病部位上相比较无差异。

    1.2治疗。两组疣状胃炎患者均给予在内镜下采用微波治疗仪对疣状隆起处进行点灼,使其凝固。观察组患者在内镜下微波治疗的同时,采用奥美拉唑三联疗法3进行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治疗,具体给药方案为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74066海南海力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口服每次20mg,每天2次;阿莫西林胶囊(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7020581山东鲁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口服每次0.5g,每天3次;克拉霉素胶囊(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991164汕头金石制药总厂生产),口服每次500mg,每天3次。连续服用3周。

    观察两组患者结束治疗后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并于微波治疗一个月后复查胃镜,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1.3疗效评价。显效:经治疗,临床症状消失,复查胃镜糜烂性病灶或疣状隆起消失;有效:临床症状得到缓解,复查胃镜糜烂性病灶或疣状隆起明显缩小;无效:临床症状未见缓解或有所加重,复查胃镜糜烂性病灶或疣状隆起仍存在。

    1.4统计学处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记录显效、有效和无效的病例数,显效和有效病例数之和计算总有效率,所得数据录入SPSS12.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6.92%,经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X2=5.1859,P4。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被认为是疣状胃炎的主要病因。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可释放的独力因子,会对胃黏膜造成损伤,在独立因子的刺激作用下机体释放出炎性递质,细胞因子在炎性递质的作用下被激活,使炎症反应加剧,表现为重度的灶性感染,使得胃黏膜增生隆起,引发疣状胃炎。若不及时进行治疗,炎症反应继续存在,病变发展不典型增生,并逐渐过渡为胃癌。相关文献报道疣状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的检出率可达50%至90%,清除幽门螺杆菌有助于疣状胃炎病灶消失,本次研究所涉及到的102例病例中有78例患者幽门螺杆菌检测呈阳性,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为76.47%,与文献报道一致。

    目前治疗疣状胃炎尚无有效的药物,主要通过内镜采用微波、电灼、射频消融等使疣状隆起处凝固的方法进行治疗。我院在治疗疣状胃炎是采用内镜下微波治疗,该方法利用短波长、频率高的电磁波作用于病变处的胃粘膜,使病变组织在局部高温的作用下,凝固结痂,达到治疗的目的,与此同时加用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药物进行治疗,在清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同时,消除了引发疣状胃炎的主要因素,使微波治疗的效果得到巩固。

    综上所述多数疣状胃炎患者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在治疗疣状胃炎的同时进行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治疗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疣状胃炎存在相关性。

    参考文献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142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