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顶手法配合电针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随机对照研究
第1页 |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对比折顶手法配合电针与传统物理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差异。
方法:将115例患者随机分为手法电针组(60例)、理疗组(55例)。手法电针组采用腰椎折顶手法配合电针治疗,间日一次。理疗组采用超短波及神经肌电治疗,每日一次。治疗三周后分别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并比较两组疗效。
结果:手法电针组有效率为91.67%(55/60);理疗组有效率为72.7%(40/55)。手法电针组疗效明显优于理疗组(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积分均明显下降(P<0.01),且手法电针组的积分下降幅度大于理疗组(P<0.05,P<0.01)。
结论:手法配合电针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明显优于理疗组。
关键词:腰椎椎间盘手法电针超短波神经肌电
【中图分类号】R22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030-0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以腰椎间盘退变或损伤后,发生位移影响到脊神经及神经根,引起以腰疼、神经循行部位酸、胀、麻、痛等一系列症候群。笔者近年来采用折顶手法配合电针为主,治疗腰椎间盘60例,并与物理治疗55例进行对照,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15例均采集于2005年1月至2011年10月我单位门诊患者(见表1)。
1.2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诊断要求,并由CT或MRI检查确诊。
1.3排除标准。腰椎骨折、腰椎滑脱、腰椎结核、腰椎肿瘤、梨状肌综合症。
2治疗方法
2.1手法电针组。患者俯卧位,术者站其侧,先从两侧华佗夹背穴自上而下连续点穴按压,寻找背部压痛点,肌肉痉挛结节并行弹拨松解手法,根据腰间盘突出的方向,实施定位旋转侧搬手法。然后术者单手托起患者双腿,另一手轻度按压腰骶部,行折顶手法。最后取华佗夹背穴两对,膀胱经穴两对,行针刺治疗:深刺3-5cm,接上海产G6805-A电针,连续波留针20分钟。以上治疗间天一次,三周后评定疗效,嘱患者卧硬床休息。
2.2理疗组。患者接受常规超短波和神经肌电治疗,各20分钟。两项治疗每日一次,三周后评定疗效,嘱患者卧硬床休息。
3疗效观察
3.1观察指标。症状评分标准,参考日本骨科学会(JOA)制定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评分标准,具体如下例表2。
3.2疗效评定标准。通过统计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计算改善率来评定疗效。改善率=[(治疗前分值-治疗后分值)÷治疗前分值]×100%,改善率≥40%为有效,改善率<40%为无效。
3.3统计学处理。全部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均采用均数±表准差(X±S)表示。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自己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治疗结果。
3.4.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详见下表3。
3.4.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详见下表4。
4讨论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应重视该症的解剖学基础,为治疗手段的选择提供基础指导。随着年龄的增长,腰椎间盘逐渐退化,纤维环弹性降低,髓核在长期压力作用下,向受力较小的一方突出或膨隆。当腰椎过度活动或用力失当时,撕裂纤维环薄弱处,间盘髓核随之突出。同时如果腰部过度疲劳、小关节受寒导致疼痛,腰背肌力量失去平衡,椎体再受压旋转,椎间隙内压力不均衡,将髓核压向纤维环薄弱的后缘而突出。当间盘突出后,椎体间隙变窄,椎体的旋转无法恢复,椎体关节及椎后关节力学关系失去平衡,关节突关节位移既可导致椎间孔变小,神经根受后方应力推移,与前缘椎间盘碰撞、粘连而产生相应的神经症状2。因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首先应以改善脊神经在神经管内的挤压状况为目的,也就是力求恢复腰椎各关节间正常的位置关系,解除神经根被挤压的状态。既往大量的临床实践证实推拿手法对椎间盘突出症有良好疗效3,4。我们采用定点旋转侧搬加腰椎折顶的手法,并不是要将突出的髓核回纳,而是在整体上改善腰椎各椎体间正常的解剖关系,使腰椎各小关节恢复正常位置,最大可能的减少脊神经受压的状态。
另外,按照脊柱力学的整体观念,行旋转侧搬和折顶手法前,应认真仔细的检查胸腰段各肌肉张力的变化,寻找肌肉痉挛结节,在使用弹拨手法松解结节的同时,注意胸腰段非间盘突出节段椎体位置的改变,发现位移及时复位,为准确治疗下腰段间盘突出打下基础。此点常被大家忽视。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电针选穴首选是华佗夹脊穴的下腰段穴位。这是因为电针作为针刺治疗学的补充和延伸,其作用机理日渐明显。阳军等4对大鼠痛阈实验研究发现:电针“夹脊穴”治疗后,治疗组大鼠与模型组大鼠相比痛阈升高,对伤害性热刺激的疼痛敏感性下降,对炎性反应发生、发展起重要调节作用的P38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的表达减小,从而起到消炎镇痛的作用。电针下腰段夹脊穴时即可改善竖脊肌和横突脊肌的血液循环,同时也可刺激到相应的脊神经前、后支及交感神经干,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进而改善微循环,促进炎性物质的吸收,起到镇痛消炎的作用,缓解肌肉痉挛,恢复脊柱力学平衡,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过程中显示出很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77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