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按摩与康复医学》 > 2012年第30期 > 正文
编号:12332944
腹腔镜术后联合不同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疗效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0月25日 朱君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术后联合米非司酮与孕三烯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伴不孕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80例腹腔镜术后的EM患者随机分成A组及B组,每组40例,A组术后联合米非司酮口服治疗;B组术后联合孕三烯酮口服治疗。均治疗6个月,随访2年,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A组与B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65.0%及57.5%,复发率分别为2.5%及7.5%,妊娠率分别为47.5%及42.5%,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1)。

    结论:腹腔镜术后联合米非司酮和孕三烯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疗效相当,米司非酮不良反应低,更适合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腔镜术子宫内膜异位不孕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053-02

    子宫内膜异位症(EM)好发于育龄妇女,临床主要表现为痛经及不孕,腹腔镜手术为首选治疗措施,但术后复发率高,妊娠率较低,需要配合药物进行辅助治疗。我院妇产科采用腹腔镜术后联合孕三烯酮或米非司酮辅助治疗EM80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80例患者均为2007年5月至2010年4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中、重度EM伴不孕患者,术后病理均证实为EM。随机分成A组及B组,每组40例,根据1985年美国生育协会制定的r-AFS分期标准进行分期,A组Ⅲ期24例,Ⅳ期16例;年龄26~37岁;不孕史3~8年,原发性不孕27例,继发性不孕13例。B组Ⅲ期25例,Ⅳ期15例;年龄25~38岁;不孕史2~9年,原发性不孕25例,激发性不孕15例。治疗前所有患者进行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等检查,证实存在盆腔疾病,术前男方精液检查均正常。排除恶性肿瘤,所有患者术前半年均未服用过激素类药物,肝、肾功能无正常。

    1.2治疗方法。80例患者均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建立CO2人工气腹行腹腔镜手术,手术方式为异位囊肿剥除术、粘连分离术、输卵管通液术及异位病灶电灼或切除术。A组于术后第1个月经周期的第2天开始联合米非司酮口服治疗,10mg/次,1次/日;B组于术后第1个月经周期的第2天开始联合孕三烯酮口服治疗,2.5mg/次,2次/周。两组均服用6个月。治疗期间每月复诊,了解临床症状及行妇科、盆腔B超检查,了解药物不良反应,复查肝功能。停药后随访2年,观察症状缓解情况、复发率及术后妊娠率。

    1.3疗效判断标准1。完全缓解:症状消失,未发现盆腔包块;改善:症状较治疗前减轻,盆腔包块缩小;复发:再次出现痛经、下腹痛或腰骶疼痛及性交痛等原发症状;B超提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复发;抗子宫内膜抗体转阴后再次阳性,3项符合2项即可确诊为复发。

    1.4统计学方法。选择SPSS14.5软件包分析所有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

    2结果

    2.180例患者均完成随访,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复发率及术后妊娠率比较,见表1。

    2.2不良反应。A组出现不良反应4例(10.0%),包括体重增加1例,谷丙转氨酶轻度升高1例,给予保肝治疗后完成治疗,潮热1例,阴道不规则出血1例。B组出现不良反应26例(65.0%),包括谷丙转氨酶轻度升高7例,给予保肝治疗后完成治疗,潮热5例,阴道不规则出血5例,体重增加5例,座疮4例。A组不良反应显著低于B组(P<0.01)。

    3讨论

    3.1EM导致不孕症的原因分析。EM可导致盆腔粘连,使输卵管与卵巢之间的正常解剖结构受到破坏,影响了输卵管的受孕功能;EM可导致卵巢与周围组织粘连,影响到排卵功能;EM患者抗子宫内膜抗体、抗卵巢抗体多为阳性,影响卵巢排卵及排卵后受精卵着床2,这些因素均可导致不孕。

    3.2EM腹腔镜术后联合药物治疗的必要性。EM属性激素依赖性疾病,保守性手术很难根除腹膜后的微小病灶及组织深处病变,常有病灶残留,术后受激素影响继续增殖可导致复发。腹腔镜术后联合用药,可清除残留病灶并抑制新病灶形成,改善盆腔环境,降低复发率。

    3.3米非司酮及孕三烯酮治疗EM的机制。米非司酮属于孕激素受体调节剂,对孕激素及糖皮质激素有拮抗作用,口服米非司酮后,可抑制排卵,患者雌激素保持在卵泡早期水平,异位的子宫内膜失去生长活性,使残留病灶萎缩、坏死并吸收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932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