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按摩与康复医学》 > 2012年第30期
编号:12332964
腹腔药物灌注治疗慢性盆腔炎86例疗效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0月25日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2年第30期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药物灌注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和理论依据。

    方法:用头孢唑林纳、,糜蛋白酶、654-2、地塞米松、利多卡因、溶于0.9%的盐水300ml内备用,替消唑液、左氧氟沙星液各200ml,取腹腔第二穿刺点,穿刺成功后交替灌注每周一次,三次为一疗程,急性期可隔日一次。

    结果:86例中临床治愈50例,显效26例,未能随方复查2例,手术治疗8例,总有效率为88.4%。

    结论:腹腔药物灌注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腹腔灌注治疗疗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071-01

    妇科慢性盆腔炎致下腹部疼痛不适,是妇科门诊常见病多发病,常因妇科手术后引起子宫内膜,输卵管、卵巢等附件炎症,也是性传播疾病的常见并发症,慢性盆腔炎常以急性炎症未能彻底治疗而遗留,反复发作,久治难愈,门诊次数多笔者于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门诊接诊急慢性盆腔炎86例,用药物腹腔灌注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病例取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门诊以下腹部疼痛和腰背部不适之主诉就诊86例,年龄在21岁致30岁24例,31岁至40岁32例,41岁至50岁22例,51岁以上10例,经B超检查带有报告单的患有子宫肌瘤4例,输卵管粗大14例,卵巢囊肿4例,输卵管积水16例,其它原因48例。

    1.2临床表现。本组86例中有12例起病较急,表现为下腹部疼痛,腰背部不适,体温升高,(可达40℃),阴道分泌物增多,有臭味,检查是脓性积液,分泌物至子宫颈管内流出,子宫体较大有触痛。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增高。其他病例主诉为下腹部疼痛不适,时好时坏,个别病例伴有低热,头痛、失眠、厌良等症状。

    2治疗方法

    2.1药物。2%利多卡因5ml头孢唑林纳5g(皮试阴性后使用)。溶解糜蛋白酶8000u、654-210mg地塞半松10mg上药溶于0.9%盐水300ml内备用,左氟沙星注射液200ml替消唑200ml。

    2.2方法。患者仰卧位曲双腿,取腹腔第二穿刺点,常规碘伏消毒,用12号穿刺针,缓慢进针,深度以进入腹腔,有扑空感,确定已进入腹腔连接输液管,先灌注配制好的备用药,再交替注入左氧氟沙液,替消唑液。急性期隔日一次,三次后视病情可改为每周一次,慢性盆腔液每周一次三次为一疗程,急性期采用此方法同时口服抗菌孝。

    3结果

    12例急性盆腔,经灌注5次后,有10例临床症状消失,下腹部无压痛,半年后复查未复发。2例腹痛明显减轻,随子女到外地未能随访。慢性74例中有40例临床症状消失,腹部、腰底部无疼痛不适感,26例病情明显减轻,8例中因患有子宫肌瘤4例,患有卵巢囊肿4例,故行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88%。

    4讨论

    盆腔炎,因其病因复杂治疗效果差,腹疼症状反复发作,如治疗不彻底,病程超过6个月的非周期性疼痛为慢性盆腔炎,其病理改变为急性炎性浸润、炎性渗出液、脓肿或慢性增生形成炎性包块或积液,以及盆腔各器管的粘连,进而形成纤维条素,造成局部组织血液循环障碍,营养不良,而致腹部反复发作性疼痛,头昏、厌食,个别患者情绪低落,常规药物治疗不易达到病灶,腹腔药物灌注,可直接进入腹腔与炎性病灶充分侵润,快速有效发挥使炎症消退彻底,不易复发。

    配方用头孢唑林纳为广普抗生素,对致盆腔炎杆菌科细菌有强大活性作用。糜蛋白酶是肽链内切酶,具有迅速分解变性蛋白质的作用,可液化脓液及坏死组织,净化创面,促进愈合,同时有抗炎及防止局部组织水肿作用,腹腔灌注后可使变性的肌纤维、弹性纤维的蛋白质肽链断裂,水解、吸收,解除组织粘连,从而缓解因粘连引起的脏器平滑肌痉挛疼痛,达到治疗目的。654-2有抗m胆硷受体作用。可缓解因粘连引起的脏器平滑肌痉挛性疼痛,也可解除血管痉挛,改善局部组织微循环作用。地塞米松有抗炎作用,可减轻和防止组织对炎症的反应,抵制炎症细胞减轻炎症的表现。利多卡因腹腔灌注后可阻断恶性刺激的传导,保护神经系统,阻止病理反射过程的发生发展,并能抵制炎症过程的发展,改变组织营养状况。左氧氟沙星抗菌广普、抗菌作用强,对革兰氏阴性细菌有较强的活性。阻碍细菌DNA的复制达到抗菌作用。替消唑对加得纳菌具有抗菌活性,用2至4mg浓度可抵制大多厌氧菌,配合上药,有协同作用。理论表明,盆腔炎由病原体直接侵入盆腔及附件,药物直接灌注盆腔内,可增强网状内皮细胞系统作用于炎症区,促进炎症吸收,明显优于常规方法治疗。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第六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百拇医药(张秀玲 郑秀莲 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