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微生态制剂在治疗小儿腹泻中的临床效果
第1页 |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对应用微生态制剂对患有腹泻的患儿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
方法:抽取92例患有腹泻的患儿病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6例。对照组患儿采用蒙脱石散进行治疗;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微生态制剂进行治疗。
结果:治疗组患儿腹泻症状的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病情再次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没有出现不良反应。
结论:应用微生态制剂对患有腹泻的患儿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微生态制剂腹泻治疗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076-02
小儿腹泻是由多种临床致病原和致病因素所导致的一种以大便次数明显增多和大便性状发生改变为主要特征性表现的儿科常见病,2岁左右的婴幼儿是该病的高发人群,可导致出现液体和电解质丢失,是造成小儿出现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等症状的一个非常主要原因。本次研究中选取92例患有腹泻的患儿病例,对应用微生态制剂对其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患有腹泻的患儿病例92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中男24例,女22例;年龄1至12岁,平均4.7岁;治疗组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2至11岁,平均4.2岁。研究对象自然资料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口服蒙脱石散,一岁以下患儿每次0.2g,一至两岁患儿每次1.0g,两岁以上患儿每次1.5g,每天三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微生态制剂思连康,每次一片,研碎浸泡于水中,每天三次。对两组患儿腹泻症状控制效果、不良反应、复发情况进行比较。
1.3治疗效果评价方法。显效:经过两天治疗每天腹泻次数已经减少至2次以内,大便的性状也恢复正常状态,临床症状表现完全消失;有效:经过三天治疗每次腹泻次数减少至2次以内,大便的性状有所好转,水分减少程度明显,临床症状几乎消失;无效:经过三天治疗腹泻症状没有缓解,甚至进一步加重,改用其他方案进行治疗1。
1.4数据处理。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表示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形式(X±S),计数资料进行t检验,组间对比进行X2检验,P<0.05表现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明显。
2结果
2.1腹泻症状控制效果。对照组患儿经过治疗后腹泻症状改善效果为:显效14例,有效23例,无效9例,有效率80.4%;治疗组患儿经过治疗后腹泻症状改善效果为:显效18例,有效26例,无效2例,有效率95.6%。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2.2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对照组和治疗组患儿治疗结束后症状再次复发的人数分别为8例和2例,症状复发率分别为17.4%和4.4%。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没有出现不良反应。
3讨论
蒙脱石散剂的主要有效成分是双八面体蒙脱石,主要是由双四面体氧化硅、八面体氧化铝组成的一种多层次生物结构;其颗粒的直径在1~3μm之间。其结构的特殊性使定位能力及对消化道黏膜极强的覆盖能力和吸附作用非常强。药效学研究结果已经充分证明:蒙脱石对轮状病毒复制和传播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肠道黏膜免受由轮状病毒感染所导致出现的组织学变化具有控制作用,能够使肠细胞正常吸收与分泌功能得到充分维持,使蛋白的屏障作用增强,以到达抵抗病原微生物的攻击的目的。
肠道微生态平衡发生紊乱近年来在临床医学界已经受到儿科医师的广泛关注,采用微生态制剂对患有腹泻病的患儿进行治疗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方法,治疗的目的主要在于对肠道正常益生菌群进行补充使其恢复微生态平衡状态,对肠道天然生物屏障进行有效重建。双歧杆菌是肠道中的一种主要的微生态菌种,为临床对该类患儿进行治疗的首选。微生态制剂对腹泻患儿进行治疗的主要原理为:在肠道内形成一个生物膜,防止有害菌在肠道内发生黏附、定植,使内毒素的积聚减少;使肠道微环境得到改善,益生菌在肠道内能够产生大量乙酸、乳酸,使肠道的pH值显著下降,肠管蠕动功能恢复正常,使腹泻症状减轻;生物拮抗作用,如双歧杆菌胞外酶可以使致病菌或其毒素的特异性位点降低;消化乳酶作用,乳酸杆菌能够产生半乳糖苷酶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075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