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错缝诊治手法浅析
摘要:根据骨错缝的临床特征,分析了骨错缝触诊手法的意义及要领,提出了骨错缝调治手法的临床应用原则。关键词:骨错缝诊治手法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067-01
骨错缝属中医骨伤学范畴,是指关节面间的微小错移,在史料记载中既非骨折也非脱位,而属于骨缝开裂、骨节间微小错落不合缝等情形,或伴有筋腱滑移从而影响关节功能,其在临床上十分常见。但目前对于骨错缝的诊断及治疗尚未形成共识[1],笔者谨此试作探讨以就正于同道。
1骨错缝的临床特征
骨缝即骨骼结合部的缝隙,中医称之“骨解”(《素问·骨空论》),王冰注释认为其间或涵纳经络 。在现代骨关节学中骨缝属不动(或微动)关节类,是骨骼之间借助结缔组织、韧带或膜相连的结构,根据其形态分为锯状、齿状、鳞状、翼状及平面或夹和缝等。由于发生骨错缝的程度不同,其相应部位势必有形态和功能的变化,中医谓之为形气之变,这些变化或微或显或可感或可征。因而,在临床上便有了不同的认识,如“骨缝间微有错落”、“骨缝参差”、“骨缝开错”、“骨缝叠出”或“骨缝裂开”等,并或伴现“筋骨缝纵,挛缩不舒”、“腰筋僵硬”、“为肿为痛”,甚则“俯仰不能、疼痛难忍”等[2-4]。
近代有学者[5]认为,中医骨伤中的错位(骨错缝)虽属临床事实,但X线摄片常不能显示,即或关节间隙有1~2mm的移动,亦不足以提供明确证据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64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