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肌筋膜链理论运用推拿手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应用研究*
冠状,活动度,1资料与方法,2结果,3讨论
李平,陈菁,刘松涛,陈志艳,曾丽蓉(1.湘南学院附属医院(临床学院),湖南郴州 423000;2.湘南学院康复学院,湖南郴州 423000;3.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郴州 423000)
腰椎管狭窄症(LSS)是指由于腰椎退变、椎间盘突出等多种因素引起的腰椎椎管或侧隐窝狭窄为主要病理改变的临床表现综合症,临床表现多为腰腿疼痛、间歇性跛行、及下肢麻木等主要症状[1]。目前,国内外已形成统一治疗指南。治疗方案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其中手术治疗因费用高、创伤性及术后腰椎稳定性降低等,部分患者难以接受。此外,随着非手术治疗技术不断发展和改进,非手术治疗已作为第一选择运用于腰椎管狭窄治疗[2]。
近年来肌筋膜链理论引入我国,其理论基础是根据人体肌筋膜在解剖学上的连续性,结合人体运动功能学规律,将人体肌肉系统分为后表线、螺旋线、功能线、前深线等七对躯干功能链和四对手臂功能链,突破了传统解剖学上肌肉起止点的局限,从人体整体生物力学功能的角度指导临床,经过不断发展、完善及临床实践应用,目前已形成较为完善的腰骶部疾病筋膜诊疗体系[3]。此外,中国传统推拿手法因其方便性、无创性、舒适性等优点,亦被广泛运用于LSS临床[4]。基于此,湘南学院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在前期大量基础及临床工作的验证下,总结出基于肌筋膜链理论的推拿治疗新方法,对运用该方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对患者椎体间活动度、椎体间冠状面活动度、椎体间相对位移、ODⅠ及VAS评分的影响开展试验研究,从而为治疗此病提供新思路、新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赣南医学院康复科就诊腰椎管狭窄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32~61(43.315±7.608)岁;病程6~72(30.608±6.123)月,病变椎体:L310例、L415例、L520例、S15例。观察组男27例,女23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75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