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按摩与康复医学》 > 2022年第2期
编号:235383
浅针疗法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22年11月15日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2年第2期
大脑,患者,1浅针治疗失眠的理论依据,2浅针治疗失眠的临床应用,3浅针疗法治疗失眠的机制研究,4结语与展望
     郑欣怡,陈 斌,林万庆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4)

    失眠是指自觉入睡困难,对睡眠时长及质量不满意,并影响日间正常功能活动的一类疾病[1],我国失眠人群的患病率为22%,而随着学习、工作压力的日益增长,平均年龄为43.7 岁以下人群的失眠患病率(20.4%)明显高于43.7 岁以上人群(11.6%)[2]。失眠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死亡率之间的关系正在被大量研究,一项约50万名受试者参与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表明失眠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尤其对于未患高血压及卒中的年轻人群[3],动物试验证明睡眠剥夺大鼠的记忆、注意力及认知功能均受到不同程度损害[4],可见,失眠已成为我国高速发展下不可忽视的健康问题。

    目前治疗上以西药及行为认知疗法为主,长时间服用药物需承担成瘾性、日间困倦感、戒断综合征等风险及不良反应[1],行为认知治疗则需在心理治疗师指导下长期进行,对患者的时间、金钱而言都是不小的考验。中医药治疗失眠历史悠久,浅针疗法作为福建地区特色的针灸疗法在改善睡眠方面疗效显著,具有无痛无创、不影响日间觉醒的优势。浅针以穴位局部的振动带动周围经脉的感传,着重刺激十二皮部中敏感性高的浮络及其效应点,发挥十二皮部抵御外邪入脏腑的功能,使营卫运行勿失其常,自可“昼精夜寐”。本文主要从浅针疗法治疗失眠的理论依据、临床研究、机制研究等方面进行论述,为其进一步的推广发展提供研究方向。

    1 浅针治疗失眠的理论依据

    浅针由九针中“鍉针”发展演变而来,在四五十年代时流行于华北、东北等地,后由福建的黄廷翼向夏净庭、韩辉圆等名家习得后传入福建地区[5],现由吴炳煌、梁栋富等主任继承创新,并发展为福建省特色针灸疗法。《灵枢·九针十二原》曰:“鍉针者,身大、末圆,锋如黍栗之锐,主按脉勿陷,以致其气”,浅针继承了鍉针按摩、沟通脉络之功,且针尖经改良后较鍉针更加圆润、舒适,通过在皮肤表面上下推刮针柄,使针体产生节律性、连续性的物理震颤并传至皮下穴位而致气,不同于常规在破皮后获得针感。浅针主要作用于十二皮部的孙络和浮络[6],《素问·皮部论》记载:“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客于皮毛……故皮者有分部,不与而生大病也。”,皮部既为病邪入侵机体的第一道关卡,也是反映内在疾病的外在征象之一,浅针疗法通过十二皮部治诸外以调诸内,从而达到畅通气血,平衡脏腑的功效。现代医学表明,当给予皮肤表面一定的机械压力刺激后,皮肤触压感受器、振动感受器较前兴奋,其中的环层小体、麦斯纳小体对不同频率、力度的刺激进行编码、换能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34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