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按摩与康复医学》 > 2022年第6期
编号:235283
临床健脾漫谈
http://www.100md.com 2022年11月15日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2年第6期
运化,津液,1实脾,2泻脾,3温脾,4约脾,5慢脾,6快脾,7启脾,8小结
     赵慧,汪晓娟,徐彦龙

    (1.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兰州 730000;2.甘肃省中医院,甘肃兰州 730000)

    脾化生水谷精微,再通过胃受纳腐熟,使之运化布散于其余脏腑[1]。运化分为两种,一为运化谷食,二为运化水饮。脾病的病因为运化功能失常,病理改变为脾不统血、清阳不升;因脾喜燥恶湿,易被湿热之邪侵犯,使脾失健运;某些疾病病程日久及脾也可致脾健运失常,引起脾虚证[2]。《内经》曰:“阴者,地气也,主内;故阴道虚”[3]。故脾脏受病时,脾多见虚证,临床上医家治疗脾病也遵从“健脾”思想。健脾方法有益气、利湿、温阳、理气、疏肝等,但在临床中不仅只有“脾虚证”,治疗“脾病”时也不仅用“健脾法”,临床中“脾病”复杂多样,治疗方法也是众多。比如“治肝病及杂病”时可用“实脾法”、“心脾积热及脾胃蕴热”时可用“泻脾法”、“阳虚阳虚、冷积中焦、虚寒、肾虚及脾、肾阳虚、脾阳虚”可用温脾法、“便秘”可用约脾法、“小儿惊风”可用慢脾法、“肝脾不和之胃痛”可用快脾法、“小儿厌食”可用启脾法。临床根据这些病症特点各有其理论和医方,现综述如下。

    1 实脾

    1.1 治肝病“实脾”源于《金匮要略》“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治未病者,观一脏有病防其传变他脏,要“先安未受邪之地”,即肝脏有病时应当实脾。何为“实脾”,从两方面来说:其一,当机体处于脾虚状态下,予甘味药可防邪入侵、加强脾胃运化功能;其二,使用平和之法,使脾运化功能正常。治疗脾胃疾病要遵循“虚则补之,以平为安、以和为顺”之法,此为实脾之意[4]。有趣的是,关于“实”字也有很多注释记载,清代陈昌治刻本《说文解字》:“实,富也”;张志聪注曰:“精气为满,水谷为实”;《灵枢·本藏》中指出:“五脏坚则脏安难伤”;《内经》中认为“实”指水谷之意,而《金匮要略》中认为“实”指脾胃坚固,坚固之意指脾生理功能正常。脾脏功能为运化水谷精微,因此《金匮要略》中的“实脾”范围较大,包括了运脾、理脾、燥湿健脾、芳香醒脾[5]。几种情况下需要实脾:①肝木受邪气致肝实,肝实可用泻青丸;《幼科发挥》曰:“诸风搐搦,牵引唱斜,皆肝之病也,宜泻青丸主之。”[6]现代医家认为泻青丸病因为肝经郁火,肝郁之火上侵头目,故目赤肿痛;肝经郁热与邪气相争则易惊,肝在志为怒,肝热则易怒,肝胆互为表里,尿赤便秘、脉洪实,皆为热象[7]。②脾土虚致肝木旺而乘脾,“精气夺则虚,邪气盛则实”中的“虚”指肝气不足,“实”指肝受邪气而致病。肝主藏血又主疏泄,邪实致肝郁则不达,故当散气行血。《素问·气交变大论》云:“岁土不及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229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