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卧位定点扳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研究*
间隙,颈椎,1资料与方法,2结果,3讨论
樊 犇,卢 颖,仇圣玥(1 苏州市立医院,江苏苏州 215000;2苏州市独墅湖医院,江苏苏州 21500;3 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苏州 215000)
寰枢关节因为其解剖结构复杂和生物力学的特殊性,很容易形成错位或不稳[1],一旦发生失稳,对脊髓的直接和间接危险性较大,甚而至于出现生命危险[2],这种危险称为上颈椎危象[3]。当今社会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压力的增大等诸多因素导致了颈部肌肉、骨骼、韧带和椎间盘的劳损,因而导致了颈椎病的发病率增高。中医学中“骨错缝”的概念与西方按脊疗法中的“半脱位”的概念在临床表述上是有相似性的[4],因此中医治疗中通常应用正骨手法、针灸、针刀、牵引、中药等手段达到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整复错缝的效果,从而获得理想的疗效[5]。其中,正骨手法在治疗寰枢关节骨错缝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6],并且其具有费用低廉、安全性较高等优势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7]。然而中医正骨手法种类繁多,流派纷呈,但对于寰枢关节半脱位治疗的手法至今未有统一认识,因而其操作具有高风险。笔者通过观察侧卧位定点扳法与斜扳法对寰枢关节半脱位的治疗作用,比较其疗效差异,同时研究结果用于指导临床治疗,为推拿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制定更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 年9 月~2020 年6 月苏州市市立医院本部推拿科门诊就诊患者74 例,脱失4 例,最终纳入病例70 例。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5 例。治疗组男17 例,女18 例,年龄20~60(37.26±11.47)岁,病程1~12(5.37±3.09)月;对照组男17 例,女18 例,年龄23~56(37.31±10.56)岁,病程1~12(5.80±3.05)月。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实用脊柱病学》[8]“寰枢关节紊乱”的诊断标准拟定。①主症:头项痛,眩晕和板滞;②体征:C2棘突偏向一侧,椎旁胀满及压痛,颈椎活动受限,且在转头或改变体位时诱发或加重;旋颈试验阳性,椎动脉压迫试验阳性。③X 线检查:寰齿侧间隙两侧差值≥2.1mm或寰齿前间隙≥3.0mm。
1.3 纳入标准①符合寰枢关节紊乱的诊断标准;②年龄18~65岁;③签订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①已接受其它有关治疗,可能影响本研究的效应指标观测者,如已做过颈椎减压手术;②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危及生命的原发性疾病以及精神患者;③妊娠或哺乳期患者等;④与颈性眩晕有关的其它需排除因素(如美尼尔综合征、脑动脉硬化、眼源性眩晕、第4脑室或颅后凹肿瘤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76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