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按摩与康复医学》 > 2022年第10期
编号:235199
哮喘中医外治法的文献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22年11月15日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2年第10期
灸法,艾灸,针刺,1中医对哮喘的认识,2传统外治法对哮喘的治疗,1针刺疗法,2艾灸疗法,3贴敷疗法,4其他疗法,3现代中医外治法对哮喘的传承及发展,4讨论
     李 红,罗家麒,王和生,张 聪,凌丽芳,刘兰英△

    (1.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南京 210029;2.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 210029)

    支气管哮喘是常见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近年来,全球患病率逐年增长。哮喘的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及生活,并造成沉重的个人及社会经济负担。支气管哮喘属于传统医学“哮病、喘证”的范畴,其作为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疾病,中医学对于哮喘的诊治有着独到的认识与见解。哮喘疾病起初是由简单的症状描述作为疾病的诊断方式逐渐演变成一种公认的病理状态,其中中医外治法在哮喘的诊疗过程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中医外治法是哮喘的传统治疗方式之一,自古以来历代医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诸多古籍文献对于外治法治疗哮喘均有着不同的见解。本研究通过整理古代文献中有关哮喘的外治法内容,并加以研究与探讨,以期对于临床的应用于研究提供新的方法与思路。

    1 中医对哮喘的认识

    哮喘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的疾患,发时喉中哮鸣,胸闷,呼吸急促困难,甚至喘息不能平卧[1],此病古已有之,早在《黄帝内经》中就记载有:“阴争于内,阳扰于外……使人喘鸣”;“水病……上为喘呼,不得卧者……故肺为喘呼”;“因于暑,汗,烦则喘喝”等记载[2],这些都是对哮喘症状的描写。《金匮要略》中提出:“膈上病痰,满喘咳吐……必有伏饮”[3],这表明医家对哮喘病因“伏痰”的认识,及至《病因脉治》中提出“哮喘之因,痰饮留伏,结成窠臼,潜伏于内,偶有七情之犯,饮食之伤,或外有时令之风寒束其表,则哮喘之症矣”[4],亦是突出“痰饮”为致病因素,再加其他因素发为本病,由此,医家对于哮喘病因的认识逐渐完善。

    在这之后便有专门针对哮喘治疗的方剂《金匮要略》“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3]因此传统中医对于哮喘最初的认识即是以喘息、上气等气道症状的描述代指,同时此时已经有诸如射干麻黄汤类的方剂专用于治疗哮喘。

    直至宋代,王执中在《针灸资生经》中首次提出哮病的病名,指出“凡有喘与哮者,为按肺俞,无不酸疼,皆为谬刺肺俞,令灸而愈”[5]。说明哮病在宋代已经提出了相对完善的腧穴疗法相结合的治疗体系,即选用特异性的腧穴肺俞穴并采取谬刺和艾灸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当按压定穴,采用先针刺,后灸治的方式来进行治疗。

    2 传统外治法对哮喘的治疗

    哮喘有着容易反复发作,难以根除的特点,因此传统中医对于哮喘的诊治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趋势,其中外治法中针刺、艾灸、贴敷、塞鼻、取嚏等各种不同的方法均在哮喘的诊疗中占有一席之地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13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