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按摩与康复医学》 > 2022年第14期
编号:235096
从“治未病”角度谈五禽戏的临床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22年11月15日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2年第14期
功法,1概述,2治未病思想与五禽戏,3五禽戏在“治未病”思想指导下的应用,4结语
     霍凯, 李廷荃, 王雁彬, 李子娟

    (1.山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 山西太原, 030619;2.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国医堂, 山西太原 030619)

    1 概述

    “治未病”一词最早见于《素问·四气调神论篇》, 其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三个方面, 作为传承悠久的思想深刻影响着历代中国人的健康理念, 亦是中医养生理念的集中体现。中医认为, 养生的原则在于道法自然, 以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人的和谐统一, 并强调要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注重养神、养形, 在日常生活中要适度运动, 不妄劳作, 使得身体可以保持一种健康的状态, 以此来防范疾病的产生。

    五禽戏[1]是现今已知我国最早形成的仿生导引套路, 是华佗结合“天人合一”思想, 运用中医藏象、五行、阴阳、经络、精气等理论, 根据前代导引、吐纳之术, 结合前人养生经验及自身锻炼体悟, 研究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运动特点与人体脏腑生理属性相对应, 首创的一套传统导引功法。其在强五脏、炼内气、调心境等养生、养形方面发挥着独具特色的健身优势。其模仿五禽各具风格的躯体动作, 自我按摩相应脏腑, 牵伸肢体筋骨, 疏通所属经脉, 以强身健体、安养五脏, 且针对性强[2]。晋代葛洪在《抱朴子·遐览篇》、南北朝时陶弘景在其《养性延命录》中均有五禽戏的相关记载, 他们自身坚持养生导引术的练习, 其养生思想也是以“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理念为基础, 故而使得养生导引术五禽戏成为中医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治未病思想与五禽戏

    东汉著名中医学家华佗, 首创麻沸散、发明华佗夹脊穴, 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 逐渐意识到中医养生的重要性, 故其传承了《黄帝内经》中“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学术思想, 要求人们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 以强身健体, 减少疾病的发生, 未病先防。同时其参考“流水不腐, 户枢不蠹”的思想编创五禽戏。五禽戏习练者在演练时通过肢体的运动与导引吐纳的动静结合方式充分锻炼关节, 疏通经脉、气血, 调节脏腑功能, 以提神养心、强身健体、愉悦身心, 获得预防疾病的功效。

    五禽戏这一养生功法, 遵循“治未病”养生理念, 演练时模仿虎之威猛、鹿之灵动、熊之沉稳、猿之活泼、鸟之轻盈,配合呼吸吐纳, 使气贯周身、内外相合、精气神相通, 达到“天人合一”状态。其有整体的健身功效, 而每一戏或每一动作都各有其特定功效, 如俞茗文[3]等在临床研究中发现猿提动作对于脑卒中和脑外伤后咽期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有较好疗效, 有训练舌骨上肌群、增加喉上抬和喉前移、增加咽部力量等作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14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