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按摩与康复医学》 > 2022年第18期
编号:235025
孙建华“调神健脾”学术思想在持续性呃逆中的运用*
http://www.100md.com 2022年9月28日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2年第18期
神经递质,气机,1呃逆的中医发病机制,2“调神健脾”针法理论内涵,3病例报告,1患者情况,2穴位配伍依据,4讨论
     林芝颖 ,孙建华,2△,郭 静

    (1.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4;2.南京中医药大学针药结合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23)

    呃逆是由膈肌和其他呼吸肌痉挛性收缩引起的声门突然关闭而发出呃呃连声的病症,发作频率一般为4~60次/分钟[1]。其发生过程涉及传入神经,神经中枢及传出神经反射通路。传入神经包括迷走神经、膈神经和T6~T12 水平交感神经链,反射中枢包括C3~C5颈髓节段、延髓呼吸中枢、脑干网状结构和下丘脑,传出神经为膈神经、肋间伸经及迷走神经分支[2-3]。呃逆相关的神经冲动由神经递质介导,中枢性神经递质包括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 GABA)、多巴胺、5-羟色氨(5-hydroxy tryptophan, 5-HT)等,外周神经递质包括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组胺等[3-4]。现代医学将呃逆时间超过48 小时定义为持续性呃逆[1],目前首选治疗药物是质子泵抑制剂,其他一线药物有氯丙嗪、甲氧氯普胺、巴氯芬和加巴喷丁等[5-6]。中医方面,针灸常用于呃逆的临床治疗。研究表明针灸可调控神经递质和迷走神经活动治疗胃肠疾病[7-8]。孙建华教授创立的“调神健脾”针法长期应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其团队研究结果表明,“调神健脾”针法可通过调控脑肠肽,肠道菌群,神经通路等治疗功能性胃肠疾病[9]。基于上述理论,笔者在临床上发现一例结肠癌术后肠梗阻并发呃逆患者,西药治疗无效,故采用“调神健脾”针法配穴加减进行治疗。

    1 呃逆的中医发病机制

    古代中医将呃逆称为“哕”,多由外邪犯胃,饮食不当,情志不遂,正气亏虚等因素导致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动膈冲喉而发病,根据不同的发病因素将其分为胃中寒冷,胃火上逆,气机郁滞,脾胃阳虚,胃阴不足五个证型[10]。近年中医专家对呃逆的发病机制加以补充,高阳等[11]认为五脏六腑皆令人呃,胃失和降,肺气郁痹,肝气郁积,心气逆乱,肾不纳气等五脏六腑受邪,均可导致气机升降乖违引起呃逆,治疗上以调节脾胃升降为主。谭滢[12]等认为胃肠道肿瘤本身或相关手术引起呃逆的原因主要为火邪,确立祛火治呃的治疗原则,强调清肝清胃、滋阴宣肺以降逆止呃。

    2 “调神健脾”针法理论内涵

    “调神健脾”针法是江苏省中医院针灸康复科孙建华教授传承著名中医针灸学家邱茂良教授治疗消化病“三宜”学术思想、全国名老中医盛灿若“健脾为要”理念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95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