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按摩与康复医学》 > 2022年第18期
编号:235031
中医药治疗抽动障碍的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22年11月15日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2年第18期
疗法,患儿,1抽动障碍的中医研究进展,2中医药治疗,3总结与展望
     陈雨霞,赵 怡,张 昊,陈志伟,沈一菁△

    (1.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 201203;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 200437)

    抽动障碍(Tic disorder,TD)是一种神经精神性疾病,通常起病于儿童或青少年时期,主要表现为反复、刻板、不自主的头面部运动及难以自制的四肢运动,部分患儿还伴有无意识的发声如“哼哼”、“嗯嗯”、清嗓子等,严重时动作频率高、幅度大,绝大多数患儿(79%)可伴有1 种或多种心理行为障碍,其中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最常见,高达60%,其次是强迫障碍[1],此外还有学习困难、睡眠障碍、品行障碍等,有的还伴有情绪行为症状,如急躁易怒、胆小、任性、自残或伤人[2],极大程度上影响生活、学习、工作及心理健康。根据临床特点及病程长短,本病可分为5种类型,分别为多发性抽动障碍亦称抽动-秽语综合征(Tourette Syndrome,TS)、持续性(慢性)运动性或发声性抽动障碍(Chronic Tic Disorder, CTD)、暂时性抽动障碍(Provisional Tic Disorder,PTD)、未明确的抽动障碍及其他特定抽动障碍,其中前三者较为常见。2012 年的一项荟萃分析显示,PTD是儿童最常见的抽动障碍,患病率为2.99%,CTD次之为1.61%,而TS患病率为0.77%[3];TD在中国的总体患病率约为6.1%,男性发病率更高,男女比例3~4:1,8~9 岁为高发年龄段[4]。本病现无特异性诊断标准,只能根据临床症状进行诊断及分型,实验室检验及影像学检查等均为非特异性改变,只能用于辅助诊断。当前最常用的评估量表为耶鲁抽动严重评分量表(Yale Global Tic Severity Scale,YGTSS),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和稳定性,衡量了运动和发声抽动的数量、频率、强度、复杂性和干扰及社会行为影响[5]。抽动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无定论,大多数研究均指向于皮质-纹状体-丘脑-皮质回路(Cortex Striatum Thalamus Cortex,CSTC)传导异常,主要与神经递质异常、感染与免疫、遗传因素、微量元素及孕产因素均相关。目前西医对本病的治疗主要分为教育与行为干预、药物治疗与脑刺激治疗等。2021 年欧洲临床指南[6]、2019 年美国临床指南[7]及2012年加拿大临床指南[8]均将行为干预(Behavior Therapy,BT)作为儿童和成人抽动障碍的一线干预措施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57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