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探析庄礼兴治疗眩晕的取穴规律*
腧穴,督脉,病案,1资料与方法,1数据来源,2纳入标准,3排除标准,4数据预处理,5数据分析,2结果,1腧穴频次频率分析,2腧穴归经频次分析,3特定穴选用分析,4腧穴聚类分析,6腧穴关联规则分析,3讨论,1总体取穴规
肖聪慧,黄慧仪,周 锐,于 珺,庄礼兴(1.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 510405;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广州 510405)
眩晕为各科室常见病症,其学科涉及广泛,主观性和特异性较强,且发病机制复杂,增加了临床诊治的难度,其病因主要包括前庭性偏头痛、梅尼埃病、颈源性眩晕、良性复发性眩晕、脑血管导致的眩晕等[1-2]。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日趋明显及诸多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发生率的上升,眩晕的发生也日趋增长。眩晕病发生率高低与年龄大小关系成正比[3-5],这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巨大冲击。中医认为,肝、脾、肾三脏与眩晕的发生发展紧密关联,其根本病机为本虚标实,虚为气、血、精不足,脑髓失于濡养;实为风、火、痰、瘀上扰,清窍失于安宁。《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清代叶天士提出“眩晕者,非外来之邪,乃肝胆之风阳上冒耳”,认为因风致眩者,非外来之风,实为内风致眩。《灵枢·海论》中则认为“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6-7]。
庄礼兴教授作为广东省名老中医,岭南知名针灸专家,临证30余载,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针对病症,提出了“能针不药,先针后药,针药结合”的观点[8],在针灸治疗眩晕等脑系疾病,经验与临床结合,钻研经典,受启发于经典,颇具见解及临证疗效。本研究收录庄礼兴教授治疗眩晕的有效临床穴位处方112条,用数据软件进行分析,探析其组穴规律,以期为眩晕的针灸治疗及名老中医经验传承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所有数据收录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庄礼兴针灸门诊于2021年5月~2021年12月就诊病例,总计有效处方112条。
1.2 纳入标准
①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编写《22 个专业95 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9]中眩晕诊治方案中的疾病诊断标准;②一般资料无丢失,包括就诊日期、患者ID、姓名、年龄、性别、中医诊断、症状、腧穴等,认真核对后将采集的资料做规范化处理,然后进行数据录入;③神志清可配合医务工作者。
1.3 排除标准
①符合眩晕诊断标准,同时兼有其他头颅疾病或有手术指征;②肝肾功能严重受损或心力衰竭者;③对针具严重过敏者;④血友病等血液性疾病者。
1.4 数据预处理
具体工作由1 位研究者筛选所收录的病案,如病案中有多次就诊,每次采用不同腧穴,但复诊证明其有效者(眩晕症状改善),则录为数个病案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89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