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进展*
胃脘,胃部,1流行病学,2病因病机研究,3电针治疗CAG的理论依据与优势,4小结与展望
李晶晶,阮志忠,张彩荣(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2)
慢性胃炎分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CAG是指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导致固有腺体的减少,伴或不伴肠腺化生和(或)假幽门腺化生的一种慢性胃部疾病,以胃部非特异性炎症为主要症状,部分患者可存在胆汁反流样表现,如口苦、嘈杂、嗳气,病情反复难愈常给患者的健康和心理造成困扰,出现健忘、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症状,严重者有癌变的可能[1],但不同内镜表现及其病理的严重程度与症状之间无相关性[2]。而电针在保留传统针灸疗效和优点的基础上,结合了现代神经电刺激理论,在治疗CAG方面颇具优势和研究价值。
1 流行病学
目前CAG的准确发病率不详,发病率及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有研究显示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的胃癌发生率为0.1%/年和0.25%/年,有1/85的慢性胃炎、1/50的CAG、1/39的肠化及1/19的胃黏膜异型增生(上皮内瘤变)在20年内发展为胃癌[3]。其病因主要有感染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理化因素(包括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不正确的饮食方式、吸烟、饮酒等)、十二指肠液反流、心理压力、免疫因素、神经源性因素等[4]。目前我国内镜下慢性胃炎诊断比例高达85%以上,CAG是慢性胃炎重要的分型之一[5]。
2 病因病机研究
2.1 现代医学病因病机 目前CAG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是多种作用因素影响的结果,常见的病因有:感染Hp、理化因素、十二指肠液反流、心理压力、免疫因素、神经源性因素等。
2.1.1 感染Hp自20世纪80年代Hp被科学家发现以来,大量研究证实了Hp是消化道疾病的元凶。在胃酸性环境下,Hp能够生存下来并持续感染,使胃内细菌多样性降低及微生物菌群增多,导致胃生理功能失调,进而引发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继续发展将转化为CAG、肠上皮化生,并随着科雷亚氏(Correa)级联反应发展为腺癌[6]。
2.1.2 理化因素 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不良的饮食习惯、吸烟、饮酒等理化因素是导致Hp阴性的慢性胃炎相对常见的病因[7]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74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