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元御辨治泻痢特色及对针灸临证启示*
黄氏,脾胃,1土枢四象,一气周流理论,2泻痢病因,病机,3泻痢的治疗,4针灸临证启示,1针灸理论与黄氏思想,2针灸选穴,3针灸病案举隅,5结语
张艳君,常玉洁,张冬冬,葛时序,王巧玲(唐山市中医医院脾胃科,河北 唐山 063000)
黄元御是我国清代极有影响力的医家,其学术思想继承四圣思想精髓,以土枢四象、一气周流立论,其辨证思路以中土脾胃为枢轴,左路由阴化阳木火升达,右路阳杀阴藏金收水藏,辨别一气周流之逆,以求治病逐源,对泻痢疾病的论治颇有见地,重视中气斡旋对后世辨治泻痢具有深远的影响。该理论探讨了人体脏腑之气的升降运行规律,与临床中针灸的整体观及具体运用的“得气”、“用针之类,在于调气”等理论不谋而合。本文试对此加以分析。
1 土枢四象、一气周流理论
《素问·六微旨大论篇》云:“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1]这种气机的升降循环就是一气的周流往返,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在此基础上,黄元御强调人体的脏腑功能、气血精神及阴阳五行化生均以中气的升降出入为枢轴。《四圣心源》中谈到:“气含阴阳,则有清浊,清则浮升,浊则沉降。升为阳,降为阴……清浊之间,是谓中气,中气者,阴阳升降之枢轴,所谓土也”[2],也就是说万物化生之源-气的不断运动变化、阴阳平衡都要靠中气的枢转。进一步指出中气左旋为己土,形成脾;中气右转为戊土,形成胃。中气在脾升清作用下,于左路化为清阳上升,为肝木渐而为心火,在胃降浊作用下,于右路化为浊阴下降,为肺金渐而为肾水,也就是中气升降演化为左升的木、火之气和右降的金、水之气。木、火、金、水即为四象。脾升则肝肾亦升,水木不郁;胃降则心肺亦降,火金不滞。故只有中气升降功能正常,枢转四象之气,脏腑阴阳才能各归其位,气机才能周流顺达。而辨别一气周流之逆,以求治病逐源,才能更好地指导疾病的辨治。
2 泻痢病因、病机
黄元御认为,胃主受盛,脾主消化,中气旺则胃降而善纳,脾升而善磨,水谷腐熟,精气滋生,所以无病。中气衰则滞,不能消磨水谷,上不能输散精华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55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