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三联法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寒证)治疗中的运用体会
天枢,1诊断标准,2治法及其探讨,3典型案例,4讨论
冯丹瑛,肖靓宜(长沙市中医医院,湖南 长沙,410000)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引起小儿腹痛常见病因之一[1]。该病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其中7岁以下儿童居多。临床表现以反复发作性腹痛为主要症状,常伴有食欲不佳,直接降低患儿的生活质量,甚至影响生长发育及身心健康[2]。现代医学常以抗感染及对症治疗为主,虽能短期缓解临床症状,但对患儿脾胃功能、机体免疫力的恢复相对较慢,副作用相对较大,且易发生二重感染,导致腹痛反复发作[3]。本病属于中医学“腹痛”范畴,根据本病的临床特点,结合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肺脾常不足等生理特性,每遇外感时邪,或饮食不节时,邪雍气滞,痰气交阻,结于腹部,不通则痛[4]。本病病因诸多,但多由感受寒邪而诱发,寒邪收引、凝滞,寒凝血瘀,肠腑脉络不通,不通则痛,故表现为腹痛,属本虚标实之证。笔者以中医整体观念为指导,遵循辨证论治,运用针灸三联法:隔姜灸、穴位贴敷及小儿推拿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寒证),发现能明显改善患儿腹痛等症状,且见效快、疗效稳定、复发率低。
1 诊断标准
1.1 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诸福棠实用儿科学》[5]及文献[6]制定。①近期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史。②有腹痛,为阵发性、痉挛性疼痛,腹痛多位于脐周;查体压痛多不固定,无反跳痛及腹肌紧张。③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④腹部彩色超声检查证实:在同一区域肠系膜上探及2个以上淋巴结回声,并且长轴直径>10 mm和(或)短轴直径>5 mm,淋巴结成集簇状排列、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示淋巴结内血流信号丰富。
1.2 中医诊断及中医辨证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7]以及《中医儿科学》[8]拟定证型诊断标准,主症:腹痛(痛处喜暖,得温则舒,遇寒痛甚),痛时较甚,部位固定,持续时间长短不一;次症:腹胀,纳差,发热,呕吐,腹泻或便秘。
2 治法及其探讨
2.1 治疗方法
2.1.1 小儿推拿疗法 借鉴刘开运教授小儿推拿取穴经验,以拿肚角、摩腹、揉天枢、揉足三里为具体操作手法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97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