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元四大家论治乳腺癌理论浅探*
朱丹溪,李东垣,1以经典理论为基石,2金元四大家对乳腺癌病因病机之认识,3金元四大家辨治乳腺癌经验特色,4小结
刘玲,曾永蕾,杨静,田季文,李松伟(1.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合肥 230000;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安徽合肥 230061)
金元时期,百花竞放、学术争鸣,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朱丹溪立足不同社会环境,勤耕临床、深刻体悟,分别创立了“寒凉”、“攻下”、“补土”、“滋阴”四派,观点新颖、传世深远,备受后世医家推崇,史称“金元四大家”。各派思想独树一帜,总体上可归为以寒凉、攻下为主的攻邪派与以补土、滋阴为主的扶正派。至此,中医理论门户渐分,医学发展渐趋鼎盛[1]。各派医家立足自身学术体系,在肿瘤治疗上各放异彩。
肿瘤多由阳虚阴结而成,在中医属“积聚”、“癥瘕”范畴,而肿瘤中尤以乳腺癌为多[2]。乳腺癌又名“乳岩”,是乳腺上皮细胞在致癌因素作用下增殖失控产生的恶性肿瘤。有研究表明,乳腺癌在肿瘤患者中占比超10%,高居首位,已成为妇科最高发的恶性肿瘤[3]。金元四大家继承、发展了经典中关于乳腺癌的相关理论思想,对该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预后发展方面有了更深刻、准确的认识,提倡“以岩论治”,将乳岩与乳痈相区分,摒弃宋以前众医家“以一方通治百病”的弊端,三因制宜,结合学派思想提出特色化的临证治法[4],对乳腺癌防治颇具指导意义。本文对金元四大家论治乳腺癌的诊疗思路及临床经验进行梳理归纳,以期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1 以经典理论为基石
乳腺癌相似症状最早见于《灵枢·痈疽》“疽者,上之皮夭以坚,上如牛领之皮”,后世认为“牛领之皮”即类似于现代医学中乳腺癌橘皮样改变[5]。黄帝内经时期尚无乳腺癌一说,仅将其归为“积聚”、“癥瘕”范畴,而其病因大致分为外感淫邪、七情内伤、饮食失节三方面。《黄帝内经》有言“八风客于经络中,为瘤病者也”、“积之始生,得寒乃生,厥乃成积也”,六淫内侵,气血失和,津液不行,久则痰瘀凝滞。“喜怒不节则伤脏”,情志内伤也是肿瘤形成的重要因素。张仲景认为肿瘤多因正虚、血瘀、痰浊、癌毒阻滞气机而发,多表现为虚实夹杂、寒热错杂、水火并存之格局,主张和解表里、虚实并调以补虚泻实、行气活血[6]。《诸病源候论》对乳腺癌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有下乳者,其经络为风寒气客之……则无大热,但结核如石,谓之石痈”,认为乳腺癌的病因分外邪与正虚两端,首次将乳石疽与乳痈疾病相区分,后世“奶岩”、“乳岩”的命名即源于此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97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