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震针刺治疗面肌痉挛经验总结*
太溪,1面肌痉挛的病因病机,2“疏肝调形,健脾补肾,通调元神”为主要治则,3病案分析,4总结
朱学睿,王 震(1.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合肥 230012;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安徽合肥 230061)
面肌痉挛为门诊常见病,其临床表现主要为面部肌肉不自主抽动,特征是多单侧反复发作,受到外界刺激导致自身情绪异常时容易诱发及病情加重[1]。面肌痉挛多慢性起病,发病初期多不受重视,久病导致面部肌肉的挛缩、扭曲,影响美观,严重影响患者颜值及社交生活[2]。目前对于面肌痉挛的治疗,中医针刺在针刺手法、取穴配穴、针具选用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其结果证实针刺在治疗面肌痉挛上具有一定效果[3],中医针刺疗法对于治疗面肌痉挛有进一步探索和发展的空间。
王震主任是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病六科主任,安徽省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全国第五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曾参与国家级、省级、院级科研课题多项,临床针刺治疗注重形神统一,对针灸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将王震主任临床诊治面肌痉挛的临床经验、病案进行总结如下。
1 面肌痉挛的病因病机
面肌痉挛病因病机复杂,各家不一,中医经典中并没有对面肌痉挛病名的明确记载,从面肌痉挛的发及症状来看,归属于中医学“风证”、“痉证”、“眼睑瞤动”等范畴。
1.1 肝肾亏虚、阴风内动为关键病因 面肌痉挛发于面部,发作时间不固定,发作位置改变,《黄帝内经》曰:“伤于风者,上先受之;高巅之上,惟风可到”,“风性善动”,可知风邪为面肌痉挛的基本病因。王震主任认为,风邪有内外之分,治疗面肌痉挛的关键在于内风之肝风内动。肝属木,主升、主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风气通于肝”。《景岳全书》曰:“筋急者当责其无血”,肝血亏虚为面肌痉挛的病理基础。叶天士在《医学源流论》提出:“肝为风脏,因精血衰耗,水不涵木,木少滋荣,肝阳偏亢,内风时起。”肝风之根本来源为精血之衰耗,又有“肝肾同源”,肝藏血、肾藏精,肝血依赖于肾阴濡养,若肝肾阴虚,久则阴虚阳浮,虚风内生,风胜则动,是为肝风内动[4]。
1.2 脾肾亏虚、阴阳失调为核心病机《医宗金鉴》曰:“肝为木气,全赖土以滋培”,《张氏医通》曰:“脾胃亏损,津液耗散,故筋急而搐”,全身气血生化依赖于后天之本脾的运化,脾气健运则肝血充盈,脾胃虚弱,则气血生化不足,筋脉濡养失司,血不养肝,虚风内生。而精血的生成又离不开脾肾的作用[5]。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同源,肾精以先天之精为主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40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