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按摩与康复医学》 > 2023年第4期
编号:234807
陈幸生教授治疗颈性眩晕临床经验*
http://www.100md.com 2023年4月15日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4期
气血,穴位,1病因病机,2颈性眩晕的治疗特色,3医案举隅,4结语
     植梦霞,陈幸生

    (1.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合肥 230031;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安徽合肥 230001)

    颈性眩晕(Cervical Vertigo)又称“颈交感神经紊乱综合征”“椎动脉卡压综合征”“椎动脉缺血综合征”等,是指由于患者颈椎及其周围软组织出现结构损害而致眩晕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症候群[1]。颈性眩晕患者多伴有头颈部不适、恶心呕吐、耳鸣、手臂麻木等症状,其重者可猝然跌倒,多于颈椎屈伸、旋转过程中诱发。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本病发病率不断上升,并呈年轻化趋势,且年龄较大的人群更容易发生眩晕[2-3],老年患者可能因此受到残疾甚至是死亡的伤害。目前针对本病,西医控制病情常用氟桂利嗪,其可通过减少钙离子内流而发挥缓解脑血管痉挛药理作用,进而改善颈性眩晕患者症状[4],但该药物不良反应较多,患者无法长期坚持服用此类药物。临床研究表明,针灸具有操作简单、起效迅速等优点,治疗颈性眩晕较佳,总有效率为93.62%[5]。

    陈幸生教授,主任医师,江淮名医,全国名老中医继承人,已从事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30 余年,经验丰富。陈教授擅长运用针灸治疗脑血管疾病,尤其在治疗眩晕方面有着独到的经验[6-7]。现将陈师运用项丛刺联合透刺治疗颈性眩晕经验进行论述,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

    1.1 现代医学观点 西医关于颈性眩晕发病的机理、机制并未明确,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针对该病的发病机理、机制进行研究,逐渐形成以下四种学说[8]:①椎-基底动脉学说。椎-基底动脉受到各种原因的机械压迫,使其管腔狭窄影响供血功能。②交感神经学说。颈部交感神经受到刺激时,神经调节椎-基底动脉的时间延长及血流量减少,从而影响脑部供血。③体液因子学说。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等因子之间的动态平衡有助于维持脑血流量稳定,当这种平衡被打破,就会造成血管痉挛,椎基-底动脉供血机能下降引起血流量降低。④本体感受器学说。被挥鞭样损伤、颈部疼痛刺激后的本体感受器与脑干前庭建立联系,传输信息至大脑中枢作出反应,即颈性眩晕。

    1.2 陈幸生教授观点 陈幸生教授认为,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年高体弱、虚劳久病、饮食不节、情志异常或外邪侵袭,诸因皆可致清窍失养,发为眩晕。其病机或为气血肾精诸虚,或由风火痰瘀扰动,皆可影响清窍而致脑髓失养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96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