刃针定点散刺“肩三针”穴在急性期肩周炎中的应用效果
肩部,电针,1资料与方法,2结果,4讨论
谢溶溶(1.福建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0;2.泉州市正骨医院康复科,福建 泉州 362000)
肩周炎的特征是滑膜炎症导致包膜纤维化、增厚出现自发性关节疼痛逐渐加重和盂肱关节活动方向受限,目前病因不清仍待考究[1]。流行病学显示发病率2%-5%,发病在50岁左右,女性居多,单侧发病,双侧少见,有一定的自愈倾向,患病后恢复时间长,造成了很大的生活影响[2-4]。目前临床治疗方法多样,主要为针刺、电针、拔罐、康复手法、局部注射皮质类固醇药物或者口服非甾体类药物等[5]。药物口服后可能会出现胃肠道不适等,而针刺治疗的简便安全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的优良特质被大量的临床试验所证实因此被推崇。本研究以“肩三针”穴为主,配合肩贞、阿是穴,比较临床使用较多的刃针和电针治疗急性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2 月至2020 年12 月的泉州市正骨医院门诊的60例急性期肩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考相关文献[6-7],根据样本量估算公式n={(zα+zβ)×σd/δ}2,zα=1.96,zβ=1.282,按10%脱失率,则每组病例数30。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刃针组30例和电针组30 例。刃针组中,男14 例,女16 例;年龄41~65(52.50±6.82)岁;病程15~90(64.1±24.56)天;左肩12 例,右肩18 例。电针组男8 例,女22 例;年龄42~65(52.87±7.23)岁;病程15~90(65.20±26.71)天;左肩14例,右肩16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此临床试验通过医院的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泉丰正伦[2020]1 号),所有患者已知情同意且签署同意书。
1.2 诊断标准 参照[8-9]肩周炎的诊断标准(中国针灸学会制定的《针刀医学临床诊疗与操作规范》《中医骨伤科学》):①外伤筋骨肌肉,气血虚亏,复感风寒湿外邪或慢性劳损病史。②好大年龄在50 岁左右,女性多见,右肩较多,体力劳动的多见,慢性起病。③关节的疼痛夜间甚,天气变化、劳累可加重或诱发,关节活动受限;④可伴有关节肌肉萎缩,周围均有压痛,外展受限,典型的“扛肩”现象;⑤X线检查表现无特殊征象,可为退化表现,或久者可出现骨质疏松的表现。
1.3 纳入标准①参照[8]肩周炎的诊断标准(《针刀医学临床诊疗与操作规范》);②参照[9]《中医骨伤科学》的临床分期属于急性期肩周炎患者,病程≤3 个月;③年龄40岁~65岁;④患者自愿参加并能配合疗程完成治疗;⑤诊疗期间无使用其他治疗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87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