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按摩与康复医学》 > 2023年第11期
编号:234743
李炳文教授从“肝”论治围绝经期烘汗症的临证经验*
http://www.100md.com 2023年10月22日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11期
芍药,桂枝,1西医认识,2中医认识,3从肝论治,4典型病例
     陈 军,张兆星,米 靖,李秀玉,李 静△

    (1.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 咸阳 712046;2.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北京 100048)

    李炳文(1941-),男,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原海军总医院中医科学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及军队特殊人才津贴,是第一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07 年荣获军队“国医名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吴仪亲自为他颁发证书。从事中医理论研究60余年,擅长临证中医妇科以及内科杂病,主研的“产妇康”新药,已被推荐为国内妇产科必备药品。

    中医对“围绝经期”没有明确定义,但有关于女性伴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生理性衰退的可溯及徽文,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七七,任脉虚……天癸竭,地道不通”。现代医学定义围绝经期是指女性自四十岁左右开始至停经后12 个月内的时间阶段,期间会出现内分泌紊乱、植物神经症状、情绪变化等与绝经有关的临床症状[1],其中特征性的潮热汗出,即中医所说的“烘汗症”最为高发[2],据统计至2030 年我国围绝经期妇女人数将达2.8 亿,其中80%左右会出现烘汗症[3]。

    围绝经期烘汗症,指女性在围绝经期期间时常出现烘热自胸部向头面部潮水般上涌并伴有“大汗出”的临床症状,同时伴发颜面发红以及汗后畏寒,每次发作数秒或数分钟,每日发作频率不尽相同[4],其中约60%表现为单纯潮热汗出,约40%的患者伴有焦虑、抑郁、失眠等情绪障碍,而后者症见多端、病机错杂,治疗愈发困难。李炳文教授以“道之极于一”为其治学思想,认为其病位定于肝胆,咎于气机升降出入失调,遂致相火不降,营卫不和而成病。现对李教授学术观点总结如下:

    1 西医认识

    现代医学对围绝经期出现的潮热汗出等症状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雌激素、血浆吲哚类神经递质、儿茶酚胺、β-内啡肽、一氧化氮、内皮素、降钙基因相关肽等都参与了潮热的调节[5]。雌激素水平的下降可引起下丘脑视前区的体温调节中枢热平衡区变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69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