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按摩与康复医学》 > 2023年第11期
编号:234748
阳虚质相关疾病及临床干预的研究概况*
http://www.100md.com 2023年10月22日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11期
阳气,体质,1阳虚质概述,2阳虚质与疾病的关系,1心血管疾病,2呼吸系统疾病,3消化系统疾病,4泌尿及生殖系统疾病,5其他疾病,3阳虚质的治疗与改善,1灸法,2针刺,3中药,4结论与展望
     张 旭,杨 雪,于慧娟

    (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355;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 济南 250011)

    阳虚质是人体阳气不足、以虚寒现象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据调查,在当代社会背景下,阳虚质人群占总人群的14.8%[1],是比例最大的偏颇体质人群。阳虚体质人群后期容易出现寒湿、血瘀、阳阳两虚等证,与代谢疾病、免疫类疾病、消化类疾病甚至精神类疾病等多种疾病相关。由此可见,阳虚质对健康有着复杂的影响,也因此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因此,本文将关于阳虚质与疾病关系的研究现状,以及如何改善阳虚质方法进行详细论述,以期为阳虚体质的临床干预和改善提供新的客观理论依据。

    1 阳虚质概述

    阳虚质是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而致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怕吃凉物为主证的相对稳定的体质状态。王琦院士团队完善发展中医体质学理论,提出阳虚体质的发生机制和具体表现:若因为先天禀赋不足或者后天各种环境因素影响,使体内阳气受损,阳气不能充分作用于人体的各个层面,便出现阳虚体质,形体上多白胖,肌肉松软;心理特征多沉静内向;临床表现以平素畏冷、手足不温、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边有齿痕、脉沉迟为主;不耐受寒邪,耐夏不耐冬,易感湿邪;发病多为寒证,或易从寒化。可见从症状上讲,阳虚质是各种类型阳虚症候的概括,从这种角度看,治疗阳虚证等同于改善阳虚质,本质上均是对机体阳气的补充,使身体机能恢复正常。

    中国古代并无“阳虚质”的提法,然经过历代医家的临床实践与理论探讨,针对阳虚证的表现和治疗认识愈发深刻。《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强调阳气具有温煦、防御、濡养、兴奋、固摄等功能,是人立身生命之本,正如“苍天之气,清静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开创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医圣”张仲景创立肾气丸、真武汤等治疗阳虚症候的传世名方,至今疗效显著。隋巢元方认识到阳气不足则会导致多种脏腑疾病,在其著作《诸病源候论》中多次提及,例如在不能食中提及的“脾气冷弱”、大小便数中提及的“下焦偏冷”、胃反中提及的“藏冷则脾不磨”等[2]。唐王冰在《素问·至真要大论》“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注解时创造性地提出“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治疗阳虚症候的方法。张景岳在肾阳虚证的治疗上主张“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的思想,创立右归丸用以温补肾阳,使肾阳虚证理论学术水平及临床应用达到新高。“火神派”的鼻祖郑钦安临证之际以阴阳为纲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319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