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皮炎152例临床探讨
摘要:目的:分析药疹的临床特征。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对152例住院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内容包括性别、年龄、疹型、致敏药物、潜伏期、药物反应史、并发症、治疗转归。结果:年龄以40~49岁组最多,药疹类型以发疹型最常见,致敏药物青霉素类、解热镇痛类、头孢菌素类最常见,平均潜伏期5.6d,既往有药物过敏史的病例占32.6%。合并肝功能损害18例,肾功能损害13例。所有病例痊愈及好转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临床医师在应用易引起药疹药物时要特别警惕药疹的发生。
关键词:药物性皮炎;病因学
中图分类号:R758.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409(2007)04-0686-03
药物性皮炎又称药疹,药疹是药物不良反应中最常见的类型,也是临床上常见的皮肤疾病。笔者对本院152例住院药疹患者进行了总结与分析,现报道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2 分析方法
回顾性查阅病史档案,分析致敏药物及其与药疹类型关系,药疹与年龄的关系以及其伴随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潜伏期、治疗转归。
2 结果
2.1 致敏药物及其与患者年龄、性别的关系
致敏药物及其与患者年龄、性别的关系见表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为1998~2005年本院皮肤科收治的住院患者,所有病例均符合药疹的诊断标准。其中男71例,女81例,年龄最大82岁,最小4岁,平均43.6岁。
从表1可看出,本组药疹发病年龄以20~59岁为多,最多为40~49岁。
, 百拇医药
2.2致敏药物及其与药疹类型的关系
复合型3例,分别为紫癜型合并荨麻疹型、多形红斑型合并发疹型、剥脱性皮炎型合并大疱性表皮松解坏死型。本组致敏药物如下:青霉素类32.9%、解热镇痛类16.8%、头孢菌素类12.3%、抗痛风药4.5%、中成药4.5%、林可霉素类3.9%、喹诺酮类3.9%、抗癫痫药3.9%、生物制品3.9%、抗结核药3.2%、心脑血管药2.6%、磺胺类1.9%、硝基呋喃类1.3%、大环内酯类0.6%、抗寄生虫类0.6%、镇静催眠药0.6%、其它类2.6%。详见表2。
药疹类型如下:发疹型50.3%、荨麻疹型和剥脱性皮炎型均为11.6%、多形红斑型11.0%;大疱性表皮松解坏死型6.5%、重型多形红斑型3.2%、固定性药疹2.6%、紫癜型1.9%、湿疹样型1.3%。
重型药疹(剥脱性皮炎型、重型多形红斑型、大疱性表皮松解坏死型)共33例,其致敏药物是:青霉素类24.2%、抗痛风药18.2%、抗结核药15.2%、头孢菌素类9.1%及生物制品、磺胺类、解热镇痛类各6.1%,林可霉素类、喹诺酮类、抗癫痫类、中成药、其它类各3.0%。
, 百拇医药
2.3 伴随症状及实验室检查
152例患者中发热42例(27.6%),体温范围37.1~40.1℃,重症药疹中有16例体温高达39℃以上,发热的程度与皮疹严重程度相一致;128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8例荨麻疹型患者伴腹痛、腹泻、关节疼痛等血清病样反应。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升高47例,范围(10.9~21)×109/L,中性粒细胞升高47例,嗜酸粒细胞增高69例,3例白细胞降低,其范围(29~3.8)×109/L;血尿8例;蛋白尿26例;肾功能异常(BUN、Cr增高)13例;肝脏功能损害18例,其中ALT增高2例,ALT及AST同时增高16例。
2.4 药物过敏史、潜伏期
49例患者既往有药物过敏史,占32.6%,其余患者否认药物过敏史;135例患者有明确潜伏期,17例无法准确说出其潜伏期,潜伏期最短为数分钟,最长为37d,平均5.6d。
, 百拇医药
2.5 治疗及转归
立即停用致敏或可疑致敏药物。予抗组胺药或/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同时加强支持疗法,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控制和预防并发症,加强皮肤、粘膜护理。平均住院(9.27+2.36)d。重型药疹33例,痊愈26例,好转7例,轻中型全部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
3 讨论
本组药疹发病年龄以20~59岁为多,最多为40~49岁,和文献报道的药疹好发于30~50岁相似,儿童与老年病例少见。从致敏药物来看,排在第一位是青霉素类(32.9%),其次为解热镇痛类(16.8%),排在第三位是头孢菌素类(12.3%),与任淑华等报道的相似;与张超英报道的致敏药物以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类抗生素为主,其次为抗癫痫药、磺胺类及解热镇痛药有所不同。大环内酯类及磺胺类药物较少见,与这两类药物在临床上已很少应用有关,也可能与医生对这两类药尤其是磺胺类药物不良反应的重视及患者提供的过敏史有关。值得注意的是中成药及生物制剂引起的药疹,较文献报道的比例要高,这可能与近几年中成药的种类增多,且其大多数是复合制剂或含有西药成分有关。从药疹表现来看,以发疹型药疹最常见,其次为多形红斑及荨麻疹型,与匡凯英等报道相似。本组中重症药疹致敏药物发生频率从高到低依次是青霉素类、抗痛风药、抗结核药、头孢菌素类、解热镇痛类、生物制品、磺胺类、林可霉素类、喹诺酮类、抗癫痫类、中成药。本组只有32.6%患者既往有药物过敏史,因此临床医生应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对有过敏史者避免使用过敏药物,对无过敏史者用药时也应该保持谨慎。因药疹的潜伏期绝大多数为用药后1周内(本组平均潜伏期为5.6d),用药后特别是1周内应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皮疹,如果药疹诊断正确、治疗及时一般1周左右即可痊愈,本组平均住院(9.27+2.36)d,与文献报道相符。本组未发现后遗症和死亡病例,但重症药疹导致死亡者多有报道,应引起重视。
[责任编辑 高莉丽 王慧瑾], http://www.100md.com(韦无边 廖金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