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研究(1)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病因;类型中图分类号: R57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2409(2008)05-1027-03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常见的具有特殊病理生理基础的胃 肠道平滑肌功能紊乱性疾病,其病因尚未明确。
IBS按排便习惯可分为便秘型(IBS-C)、腹泻型(IBS-D)及交替型(IBS-A)[1],曾 被称为粘液性肠炎、结肠痉挛、结肠过敏、过敏性结肠炎、易激结肠炎等易混淆的术语,现 统一命名为肠易激综合征[2],其发病无种族差异,多发生于20~50岁的人群, 男女之比 为1.2∶2.7,约占消化内科门诊的40%~70%。其临床症状复杂,为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 变、大便性状异常及排便不尽感等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用解剖、生化或组织学等检查结果 都难以解释,近年已被公认为人类发病率最高的一种全球性功能性疾病。
1 肠道动力异常
多年来,许多研究均证实胃肠动力变化是IBS症状发生的重要病理生理学基础[3] 。主要 具有两个特点:第一,广泛性,即可涉及到全胃肠道;第二,高反应性,即对各种生理和非 生理刺激的动力反应过强。最初70年代报道IBS患者3周期/min的结肠平滑肌慢波频率较正 常对照组显著增高,因而认为与IBS的发病有关[4]。Simren等发现38 %的IBS患者 存在十二 指肠动力异常,主要表现为餐后逆向压力波增加并且与患者症状严重程度相关,此外,IBS 患者的十二指肠动力指数及长距离丛状收缩亦明显高于正常人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20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