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时受精在体外受精的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短时受精与过夜受精对胚胎质量的影响。方法:80例体外受精(IVF)周期,常规促排卵获取卵母细胞。根据患者接受体外受精的方式不同分为两组:短时受精组40个周期(实验组),精卵孵育5h;常规受精组40个周期(对照组),精卵孵育16~18 h;比较两组的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及妊娠率。结果:短时受精组的正常受精率为83.0%、卵裂率为98.0%、优质胚胎率为62.3%、妊娠率为42.5%。常规受精组的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和妊娠率分别为81.6%、96.5%、47.5%、30.O%。两组的正常受精率、卵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短时受精组的优质胚胎率、妊娠率高于常规受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缩短精卵孵育时间不影响受精及卵裂,但能提高胚胎质量,从而提高胚胎的种植潜能。
关键词:受精;短时受精;优质胚胎
中图分类号:R69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409(2011)03-0247-03
在常规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embryo transfer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606 字符。
限于服务器压力,网站部分信息只供爱心会员或有一定积分的注册会员流览。
此信息需要 1 积分(免费注册登录后每天可以领取10个积分)。
用户名: |
|
密 码: |
|
忘了密码 |
如果您还不是100md.com会员,欢迎 免费注册,
如果您想获得积分,点击这里 查看积分规则。
如果您想订购杂志,请直接与《华夏医学》编辑部联系。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