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主“静”之说
法家源于春秋时期的管仲、子产,战国时期有李悝、商鞅、申不容等人,后期则以韩非子、李斯为代表。法家注重组织和领导的理论和方法,具有冷静的眼光和理智的态度,精于各种利害关系的计算。
法家代表人物管仲,养生主张“静”。他在《管子•内业》中提到:“人能正静,皮肤裕宽,耳目聪明。”战国末期的吕不韦缉合百家之说编写的《吕氏春秋》,则指出了静动结合锻炼的重要意义,认为“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而气郁将导致多种病变。
韩非子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在理论上提出了进化的历史观、功利的道德观、集“法”“术”“势”为一体的政治观点。他认为人类历史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社会不同阶段有各自的特点和主题,所以应当遵循“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的处事原则。他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可以归结为某种利害关系;认为政治上应该以“法”治国、以“术”治官、以“势”守之。
《内经》基于法家的这一思想,确定了诊察疾病时应当遵循“诊法常以平旦”;“持脉有道,虚静为保”;“察色按脉,先别阴阳”;“见微得过,以诊则不失”(即“见微知著”的诊治原则);“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的“司外揣内”:“常以不病调(diáo,察也)病人……平息以调之为法”;人迎寸口“两者相应,俱往俱来,若引绳人小齐等”;“人一吸脉再动,一呼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等等诊病法度。还确立了治病必须遵循“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逆者正之,从者反之”等等治病法则,组方也应当遵循君、臣、佐、使法度才能达到“谨道如法,万举万全,气血正平,长有天命”的最终治疗效果。, 百拇医药
法家代表人物管仲,养生主张“静”。他在《管子•内业》中提到:“人能正静,皮肤裕宽,耳目聪明。”战国末期的吕不韦缉合百家之说编写的《吕氏春秋》,则指出了静动结合锻炼的重要意义,认为“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而气郁将导致多种病变。
韩非子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在理论上提出了进化的历史观、功利的道德观、集“法”“术”“势”为一体的政治观点。他认为人类历史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社会不同阶段有各自的特点和主题,所以应当遵循“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的处事原则。他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可以归结为某种利害关系;认为政治上应该以“法”治国、以“术”治官、以“势”守之。
《内经》基于法家的这一思想,确定了诊察疾病时应当遵循“诊法常以平旦”;“持脉有道,虚静为保”;“察色按脉,先别阴阳”;“见微得过,以诊则不失”(即“见微知著”的诊治原则);“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的“司外揣内”:“常以不病调(diáo,察也)病人……平息以调之为法”;人迎寸口“两者相应,俱往俱来,若引绳人小齐等”;“人一吸脉再动,一呼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等等诊病法度。还确立了治病必须遵循“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逆者正之,从者反之”等等治病法则,组方也应当遵循君、臣、佐、使法度才能达到“谨道如法,万举万全,气血正平,长有天命”的最终治疗效果。,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