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要学会识别心梗前状态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一种危重表现,其危险性极大,所以老人需要掌握一些心梗前兆知识,尽早发现心梗症状并及时进行处理。有效的防范可避免心肌梗死发生,缩小梗死面积、减轻病情。急性心肌梗死常见的先兆症状有——
心绞痛发作较前频繁、疼痛持续时间长、疼痛程度重、轻微活动甚至休息状态下也可出现心绞痛;服用硝酸甘油效果不明显;疼痛发作时患者烦躁不安、脸色苍白、大汗淋漓。
胸闷多伴随心绞痛同时出现。一些患者在急性心梗前的一个月左右,会有凌晨胸憋闷的症状,会在睡眠当中憋醒,大概持续5~10分钟;还有的人上坡或骑车时觉得憋气。
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咳嗽、咳泡沫样痰等急性左心衰竭症状;有的表现为突然呼吸困难加重。
有时患者自感心慌、气急,触摸脉搏为不规整脉,此症状可反复频繁出现。
, 百拇医药
有些老人表现为头晕、突然意识丧失、抽搐等症状。
疲乏无力、精神不振、嗜睡、烦躁、头晕、恶心、呕吐或腹泻等感冒症状或胃肠道症状,甚至出现有腹部压痛及肌紧张。
无心前区疼痛等不适,而表现为牙痛、胃部不适、左侧肩肿部酸痛等。
老年人心肌梗死时常因症状不典型不易被重视而延误诊断。因此,对于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冠心病危险性比较大的老年人,出现上述症状表现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检查心电图及心肌酶谱等可及时确诊,以确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
不验血怎么看血脂异常
血脂不正常一般从外表是看不出来的,但有些迹象还是可能提供某些诊断线索,它们包括:
1 身体某些部位出现了黄色、橘黄色或棕红色的结节、斑块或疹子,医学上称之为“黄色瘤”。这些结节或疹子可出现在脚后跟、手背、臀部及肘、膝、指关节等处,有的可表现为手掌部的黄色或橘黄色线条状条纹。假如出现上述表现,多提示有家族遗传性的高脂血症,而且往往比较严重,应予以高度重视。不过,眼皮周围(最常出现在上眼皮的内侧)的橘黄色略高出皮面的扁平黄色瘤也可见于血脂正常的人。
, 百拇医药
2 眼睛的某些改变有时也能提示血脂异常。如在40岁以下的人中,眼睛上出现了“老年环”,表现为黑眼珠周围出现一圈白色的环状改变,往往提示有家族遗传性高脂血症的可能。此外,在眼科进行眼底检查时,如果发现小动脉上有脂质沉积引起的光散射,常常是严重高甘油三酯血症的表现。
3 有冠心病、脑卒中(中风)、高血压病、糖尿病的患者或体型较肥胖者,可能同时合并有血脂异常,应常规进行血脂检查。
4 家族中尤其是直系亲属中,有较早(男性45岁以前、女性55岁以前)患冠心病,特别是心肌梗死的病人时,可能有家族遗传性的血脂异常,也应注意对其他家庭成员的血脂进行检查。
李向平
随意“通血管”带来大隐患
现在有些老人,采用定期静脉注射扩张血管的药物,用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其实这样并不能起到什么效果,弄不好还适得其反。老年人没发病征兆先通血管是个误区,因为盲目“通血管”会给肾脏、肝功带来伤害,加之输液预防本身也可能增加感染机会和发生输液反应。
当气温大幅度改变,人体血管的脆性增加,血管收缩会导致血流量减少、耗氧量增加、血压升高。在突然寒冷刺激下,会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出现急性心肌缺血,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血压如出现问题,也将使脑中风、脑血栓发作的风险增大。
所以,有心脑血管病的老人,在天气变化时,要随着气温增减衣物,平时坚持吃药控制病情,密切监测血压升降。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是综合防治,这其中包括:清淡饮食的调节,功能康复训练,中西药物的合理并用,高血压、高血脂等危险因素的合理控制,抗血小板及调血脂等药物的合理应用等。
控制血压,防范心脑血管病是一个长期而漫长过程,并非单单靠十几天的“通血管”就能预防疾病的发生。, http://www.100md.com
心绞痛发作较前频繁、疼痛持续时间长、疼痛程度重、轻微活动甚至休息状态下也可出现心绞痛;服用硝酸甘油效果不明显;疼痛发作时患者烦躁不安、脸色苍白、大汗淋漓。
胸闷多伴随心绞痛同时出现。一些患者在急性心梗前的一个月左右,会有凌晨胸憋闷的症状,会在睡眠当中憋醒,大概持续5~10分钟;还有的人上坡或骑车时觉得憋气。
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咳嗽、咳泡沫样痰等急性左心衰竭症状;有的表现为突然呼吸困难加重。
有时患者自感心慌、气急,触摸脉搏为不规整脉,此症状可反复频繁出现。
, 百拇医药
有些老人表现为头晕、突然意识丧失、抽搐等症状。
疲乏无力、精神不振、嗜睡、烦躁、头晕、恶心、呕吐或腹泻等感冒症状或胃肠道症状,甚至出现有腹部压痛及肌紧张。
无心前区疼痛等不适,而表现为牙痛、胃部不适、左侧肩肿部酸痛等。
老年人心肌梗死时常因症状不典型不易被重视而延误诊断。因此,对于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冠心病危险性比较大的老年人,出现上述症状表现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检查心电图及心肌酶谱等可及时确诊,以确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
不验血怎么看血脂异常
血脂不正常一般从外表是看不出来的,但有些迹象还是可能提供某些诊断线索,它们包括:
1 身体某些部位出现了黄色、橘黄色或棕红色的结节、斑块或疹子,医学上称之为“黄色瘤”。这些结节或疹子可出现在脚后跟、手背、臀部及肘、膝、指关节等处,有的可表现为手掌部的黄色或橘黄色线条状条纹。假如出现上述表现,多提示有家族遗传性的高脂血症,而且往往比较严重,应予以高度重视。不过,眼皮周围(最常出现在上眼皮的内侧)的橘黄色略高出皮面的扁平黄色瘤也可见于血脂正常的人。
, 百拇医药
2 眼睛的某些改变有时也能提示血脂异常。如在40岁以下的人中,眼睛上出现了“老年环”,表现为黑眼珠周围出现一圈白色的环状改变,往往提示有家族遗传性高脂血症的可能。此外,在眼科进行眼底检查时,如果发现小动脉上有脂质沉积引起的光散射,常常是严重高甘油三酯血症的表现。
3 有冠心病、脑卒中(中风)、高血压病、糖尿病的患者或体型较肥胖者,可能同时合并有血脂异常,应常规进行血脂检查。
4 家族中尤其是直系亲属中,有较早(男性45岁以前、女性55岁以前)患冠心病,特别是心肌梗死的病人时,可能有家族遗传性的血脂异常,也应注意对其他家庭成员的血脂进行检查。
李向平
随意“通血管”带来大隐患
现在有些老人,采用定期静脉注射扩张血管的药物,用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其实这样并不能起到什么效果,弄不好还适得其反。老年人没发病征兆先通血管是个误区,因为盲目“通血管”会给肾脏、肝功带来伤害,加之输液预防本身也可能增加感染机会和发生输液反应。
当气温大幅度改变,人体血管的脆性增加,血管收缩会导致血流量减少、耗氧量增加、血压升高。在突然寒冷刺激下,会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出现急性心肌缺血,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血压如出现问题,也将使脑中风、脑血栓发作的风险增大。
所以,有心脑血管病的老人,在天气变化时,要随着气温增减衣物,平时坚持吃药控制病情,密切监测血压升降。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是综合防治,这其中包括:清淡饮食的调节,功能康复训练,中西药物的合理并用,高血压、高血脂等危险因素的合理控制,抗血小板及调血脂等药物的合理应用等。
控制血压,防范心脑血管病是一个长期而漫长过程,并非单单靠十几天的“通血管”就能预防疾病的发生。,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