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性瘢痕形成的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3)
第1页 |
参见附件(597KB,4页)。
进胶原的合成,大量胶原纤维的存在势必导致氧弥散功能的下降;在创伤后早期肉芽组织内就有血管闭塞现象,在增生性瘢痕组织内可见大量闭塞、半闭塞性的毛细血管,与血管内壁增多的内皮细胞有关。缺氧导致胶原合成增加和血管闭塞,两者进一步加重缺氧,反复循环,最终导致增生性瘢痕的形成,但持续的缺氧使胶原合成受限使瘢痕转向成熟。用原位杂交技术对增生性瘢痕进行分析:成纤维细胞合成Ⅰ、Ⅲ胶原增加,尤其在靠近血管网的部位;TGF-β不但能为成纤维细胞而且能为血管内皮细胞所分泌。说明TGF-β能通过自分泌、旁分泌调节胶原的合成。增生期的增生性瘢痕的氧分压是降低的,随着瘢痕的成熟,组织氧分压才逐渐接近正常组织水平,增生性瘢痕外观颜色鲜红,表现为血液供应丰富,这与组织低氧分压表现并不一致,原因在于过度增生的胶原纤维结节阻碍了瘢痕组织的氧气交换,也可能是瘢痕组织增生活跃氧耗增加,使瘢痕组织貌似血供丰富,其实处在缺氧状态。
3.5 皮肤圆锥体结构损伤和增生性瘢痕:梁智等通过对雌性杜洛克猪(female red duroc pig,FRDP)的皮肤圆锥体结构损伤情况进行观察,发现浅创面组FRDP皮肤圆锥体结构的上半部分受损,但脂肪穹隆以及腺体完好,可见圆点状结构和均匀的出血点,愈合后无瘢痕形成。深创面组皮肤圆锥体结构的上半部分缺失、下半部分受损,伤及脂肪穹隆及腺体,未见圆点状结构和均匀的出血点,愈合后有瘢痕形成。创面愈合及瘢痕形成情况:浅创面组创面在伤后3周内愈合,较为平整,无瘢痕组织形成;深创面组创面愈合时间在伤后4周以上,较厚、无毛发、挛缩、质地坚硬、局部色素变浅或加深。深创面组伤后10、30天皮肤的变化与浅创面组相似,成纤维细胞和炎性细胞主要存在于圆锥体结构周围,脂肪穹隆逐渐变小,并被炎性细胞所填充;伤后150天愈合的创面明显增厚,有明显的瘢痕组织形成。深创面组伤后时间越长,瘢痕越厚;伤后150天瘢痕增生达高峰。圆锥体结构的深层部分受损可导致HS的产生。VVG染色计分显示,不同深度创面在不同时相点形成瘢痕的规律是创面越深,瘢痕越厚。由此说明,皮肤圆锥体结构受损与HS的形成有一定关系。
[收稿日期]2006-10-16 [修回日期]2006-12-19
编辑/李阳利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 上 页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597KB,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