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 > 2007年第1期
编号:11406656
针刺配合中医辨证治疗黄褐斑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月1日 王晓燕 张媛媛
第1页
针刺配合中医辨证治疗黄褐斑临床观察
针刺配合中医辨证治疗黄褐斑临床观察

    参见附件(900KB,2页)。

     黄褐斑是临床常见的顽固性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因影响容貌美,患者求治心切.2005年3月~2006年3月,我们利用针刺配合中医辨证相结合治疗70例黄褐斑患者,并对血液流变学和性激素水平等客观指标进行测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病例选择:70例均为门诊明确诊断为黄褐斑的患者,排除病例:①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②无肝炎、结核、肿瘤等严重并发症:⑧在门诊连续治疗一个月以上者。同时选择我院健康女职工20人做健康对照组。

    1.2一般资料:本组70例均为女性,年龄19~52岁,平均为33.43岁,其中30~40岁的患者居多。病程:1个月~14年,平均为3.34年。发病诱因有妇科疾病、妊娠、口服避孕药、消化系统疾病、外用化妆品、日晒等,夏、春季发病明显。

    1.3辨证分型:气滞血瘀型:面部黄褐斑分布广泛,呈紫褐色,或伴有两胁胀满,心烦易怒,经前乳房胀痛或经前腹痛,经行不畅,夹有黑褐色血块,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苔薄,脉弦。气血不足型:面部色斑呈浅褐色,皮肤萎黄无华,伴神疲乏力,夜寐不安,心慌气短,腹胀纳呆,经行量少,舌质淡,苔薄白或白腻,脉濡。肾虚水泛型:面部色斑呈黑褐色,面色黧黑,畏寒肢冷,而浮肢肿,伴有性冷淡,月经量少或闭经,舌体胖大,舌质淡,苔白滑,脉沉迟。

    2 治疗方法

    2.1体针疗法:取穴:主穴局部皮损区、子宫穴。气滞血瘀型加合谷、支沟、曲池、血海、蠡沟、三阴交、太冲:气血不足型加膈俞、肝俞、脾俞、合谷、三阴交、足三里;肾虚水泛型加肾俞、命门、关元、气海、太溪。操作:用32号0.5、寸毫针围刺皮损区,浅刺皮下即可,体针用28号1.5~3.0寸毫针,合谷、支沟、曲池、太冲用泻法,背俞穴、命门、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用补法,子宫穴、血海、蠡沟、太溪平补平泻,留针30min,1次/天,20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2.2山药系列处力:气滞血瘀型:柴胡12g、益母草18g、白芍12g、川芎8g、白花蛇舌草:30g、夏枯草10g、女贞子12g、谷精草12g、旱莲草20g、紫草3g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900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