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皮下蒂皮瓣在头颈部修复术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风筝”皮下蒂皮瓣(简称皮下蒂皮瓣)在头颈部修复术中的应用。方法:对头颈部皮肤缺损者设计三角形皮下蒂皮瓣,三角形的底靠近缺损侧。于三角形两腰切开皮肤,向下外潜行分离皮下组织,然后将皮下组织蒂的中央部分用剪刀分离,形成双蒂,将皮瓣向缺损侧推进,修复组织缺损。结果:应用皮下蒂皮瓣30例,切口I期愈合,形态较满意,切口瘢痕不明显。结论:采用皮下蒂皮瓣修复头颈部皮肤缺损,效果确定,方法简便易行。
[关键词]皮下蒂皮瓣;头颈部;皮肤缺损
[中图分类号]R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07)05-0613-02
我科自1998年3月至2006年3月以“风筝”双蒂皮下蒂皮瓣(简称皮下蒂皮瓣)修复头颈部皮肤缺损30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1 临床资料
, 百拇医药
本组共30例,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7~53岁,平均30岁。皮损面积为0.2cm×0.3cm~3.2cm×3.3cm,平均1.2cm×2.0cm。单个皮下蒂皮瓣面积与皮损面积相同。 皮肤缺损原因:色素痣14例,瘢痕8例,脂溢性角化症6例,血管瘤2例。于术部位:面颊12例,异翼4例,唇5例,外4例,眼睑 2例,耳2例,颈部l例。
2 手术方法
2.1 切除病变组织至皮下浅筋膜层。
2.2 单个皮下蒂皮瓣:适合于病变组织面积小于
3.2cm×3.3cm或皮肤缺损另一侧临近某器官不适宜设计皮瓣者。皮瓣设计可根据病变组织位置及患者要求设定,皮瓣为三角形,三角形的底靠近皮损侧。于三角形两腰切开皮肤,向下外潜行分离皮下组织,使皮肤与皮下组织分离,形成侧方蒂,然后将皮下组织蒂的中央部分分离,而保留蒂的两侧部分,形成双蒂,将皮瓣向皮肤缺损侧推进,缝合伤口,酌情放置引流条。
, 百拇医药
2.3 双个皮下蒂皮瓣:适合于面积较大或特殊部位。皮瓣设计在皮肤缺损两侧,两个三角形的底靠近皮肤缺损侧,皮瓣切取方法同单个皮下蒂皮瓣。将形成的两个三角形皮下蒂皮瓣之底边向皮肤缺损侧推进靠拢,缝合伤口。
3 结果
本组30例,术后随访1~6年,除2例单个皮下蒂皮瓣和双个皮下蒂皮瓣切口靠近原皮肤缺损处瘢痕变宽(0.3~0.5cm)外,未出现邻近器官变形及其他并发症,皮下蒂皮瓣与周围皮肤色泽相近,外形较为满意。
4 讨论
“风筝”皮瓣是一种局部皮瓣,由一块岛状皮肤及与之相连的皮下组织构成,皮瓣的血运由皮下组织蒂供应。蒂中不含知名动脉,皮瓣的移动能力取决于皮下组织蒂的牵伸性和松动性。皮瓣修复缺损后,遗留之切口瘢痕线象一个三角形风筝拖着一条尾巴,故名“风筝”皮瓣。Thomas J.等均曾有报道。此皮瓣具有转移时不再切除缺损附近的正常组织,血运可靠,皮肤质地与周围正常皮肤色泽相近,切口愈合后主要瘢痕线与缺损附近皮纹方向一致,因为皮瓣是通过推进皮下蒂的方式覆盖创面的,表面皮肤没有旋转和扭曲,因此转移后术区较为平整等优点。本组30例,效果较为满意,有以下体会:
, 百拇医药
4.1 应用皮下蒂皮瓣修复皮肤缺损时,尽可能以头颈部假想分割线为设计切口,这样术后瘢痕较为隐蔽。设计单个皮瓣时应视缺损部位而定,估计切取皮瓣面积大小可采用手指提捏测试或倒置皮瓣法,以满足受区皮肤缺损之需要且不影响邻近器官功能为度;当皮肤缺损面积较大,在不影响临近器官功能时可设计两个皮下蒂皮瓣,然后相向运动,共同闭合缺损。
4.2 设计皮瓣时应注意避开知名血管和神经,本组病例中如避开颞浅血管、面动脉和止血前静脉及而神经分支等;分离皮下蒂皮瓣时,尽量减少损伤两侧皮下蒂组织,皮下组织蒂的中央部分用蚊式钳或钝头剪刀分离,这样可以避免穿支血管的损伤,确保双蒂皮瓣之血运。
4.3 应用皮下蒂皮瓣修复上睑部皮肤缺损时,先考虑皮肤缺损的面积大小,例如上睑缘皮肤缺损长度,一般不超出水平睑裂长度的1/3,若缺损面积过大,则应选择其他术式,分离皮下蒂时,应附带眼轮匝肌形成肌皮瓣一并转移,以皮瓣转移后睑裂闭合完全为度。
4.4 修复颞部皮肤缺损时,若颞部皮下组织蒂移行幅度较小,可行SMAS筋膜部分离断以增大皮瓣游离-度,形成皮下蒂SMAS筋膜瓣,以减小皮瓣张力。
4.5 耳郭的表面不规则,如果可能不应行越过各窝的切口,在这些部位的任何瘢痕收缩都会引起明显的畸形,宜将切口安排在各皱褶内以求隐蔽。修复外耳轮皮肤缺损时,应注意保存耳软骨膜组织,以确保皮下蒂血运;耳部瘢痕疙瘩行手术切除,用皮下带皮瓣修复皮肤缺损后应行抗瘢痕治疗,以免复发。
编辑 张惠娟, 百拇医药(陈东来)
[关键词]皮下蒂皮瓣;头颈部;皮肤缺损
[中图分类号]R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07)05-0613-02
我科自1998年3月至2006年3月以“风筝”双蒂皮下蒂皮瓣(简称皮下蒂皮瓣)修复头颈部皮肤缺损30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1 临床资料
, 百拇医药
本组共30例,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7~53岁,平均30岁。皮损面积为0.2cm×0.3cm~3.2cm×3.3cm,平均1.2cm×2.0cm。单个皮下蒂皮瓣面积与皮损面积相同。 皮肤缺损原因:色素痣14例,瘢痕8例,脂溢性角化症6例,血管瘤2例。于术部位:面颊12例,异翼4例,唇5例,外4例,眼睑 2例,耳2例,颈部l例。
2 手术方法
2.1 切除病变组织至皮下浅筋膜层。
2.2 单个皮下蒂皮瓣:适合于病变组织面积小于
3.2cm×3.3cm或皮肤缺损另一侧临近某器官不适宜设计皮瓣者。皮瓣设计可根据病变组织位置及患者要求设定,皮瓣为三角形,三角形的底靠近皮损侧。于三角形两腰切开皮肤,向下外潜行分离皮下组织,使皮肤与皮下组织分离,形成侧方蒂,然后将皮下组织蒂的中央部分分离,而保留蒂的两侧部分,形成双蒂,将皮瓣向皮肤缺损侧推进,缝合伤口,酌情放置引流条。
, 百拇医药
2.3 双个皮下蒂皮瓣:适合于面积较大或特殊部位。皮瓣设计在皮肤缺损两侧,两个三角形的底靠近皮肤缺损侧,皮瓣切取方法同单个皮下蒂皮瓣。将形成的两个三角形皮下蒂皮瓣之底边向皮肤缺损侧推进靠拢,缝合伤口。
3 结果
本组30例,术后随访1~6年,除2例单个皮下蒂皮瓣和双个皮下蒂皮瓣切口靠近原皮肤缺损处瘢痕变宽(0.3~0.5cm)外,未出现邻近器官变形及其他并发症,皮下蒂皮瓣与周围皮肤色泽相近,外形较为满意。
4 讨论
“风筝”皮瓣是一种局部皮瓣,由一块岛状皮肤及与之相连的皮下组织构成,皮瓣的血运由皮下组织蒂供应。蒂中不含知名动脉,皮瓣的移动能力取决于皮下组织蒂的牵伸性和松动性。皮瓣修复缺损后,遗留之切口瘢痕线象一个三角形风筝拖着一条尾巴,故名“风筝”皮瓣。Thomas J.等均曾有报道。此皮瓣具有转移时不再切除缺损附近的正常组织,血运可靠,皮肤质地与周围正常皮肤色泽相近,切口愈合后主要瘢痕线与缺损附近皮纹方向一致,因为皮瓣是通过推进皮下蒂的方式覆盖创面的,表面皮肤没有旋转和扭曲,因此转移后术区较为平整等优点。本组30例,效果较为满意,有以下体会:
, 百拇医药
4.1 应用皮下蒂皮瓣修复皮肤缺损时,尽可能以头颈部假想分割线为设计切口,这样术后瘢痕较为隐蔽。设计单个皮瓣时应视缺损部位而定,估计切取皮瓣面积大小可采用手指提捏测试或倒置皮瓣法,以满足受区皮肤缺损之需要且不影响邻近器官功能为度;当皮肤缺损面积较大,在不影响临近器官功能时可设计两个皮下蒂皮瓣,然后相向运动,共同闭合缺损。
4.2 设计皮瓣时应注意避开知名血管和神经,本组病例中如避开颞浅血管、面动脉和止血前静脉及而神经分支等;分离皮下蒂皮瓣时,尽量减少损伤两侧皮下蒂组织,皮下组织蒂的中央部分用蚊式钳或钝头剪刀分离,这样可以避免穿支血管的损伤,确保双蒂皮瓣之血运。
4.3 应用皮下蒂皮瓣修复上睑部皮肤缺损时,先考虑皮肤缺损的面积大小,例如上睑缘皮肤缺损长度,一般不超出水平睑裂长度的1/3,若缺损面积过大,则应选择其他术式,分离皮下蒂时,应附带眼轮匝肌形成肌皮瓣一并转移,以皮瓣转移后睑裂闭合完全为度。
4.4 修复颞部皮肤缺损时,若颞部皮下组织蒂移行幅度较小,可行SMAS筋膜部分离断以增大皮瓣游离-度,形成皮下蒂SMAS筋膜瓣,以减小皮瓣张力。
4.5 耳郭的表面不规则,如果可能不应行越过各窝的切口,在这些部位的任何瘢痕收缩都会引起明显的畸形,宜将切口安排在各皱褶内以求隐蔽。修复外耳轮皮肤缺损时,应注意保存耳软骨膜组织,以确保皮下蒂血运;耳部瘢痕疙瘩行手术切除,用皮下带皮瓣修复皮肤缺损后应行抗瘢痕治疗,以免复发。
编辑 张惠娟, 百拇医药(陈东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