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下皱襞不对称的矫治
[摘要]目的:探讨乳房下皱襞不对称的矫治方法。方法:对11例乳房下皱襞不对称患者,采用乳晕上缘半环形切口,游离乳房后间隙,根据双侧不对称的差值,将过低侧乳房的上极腺体组织弧形切除并向上与胸肌筋膜缝合固定(其中9例同期行隆乳术),切口上缘皮肤作适当切除。结果:11例患者术后双侧乳房下皱襞基本对称,形态满意,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疗效可靠,便于推广应用。
[关键词]乳房;隆乳术;乳房下皱襞;矫治
[中图分类号]R65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07)05-0622-02
我科从2000年3月~2006年11月共收治乳房下皱襞不对称患者11例,采用乳晕上缘半环形切口分离乳房后间隙、弧形切除部分乳房上极组织并向上固定的方法取得良好的效果(其中9例同时行隆乳术)。
1 临床资料
, 百拇医药
本组11例患者,年龄25~36岁,均已婚,单纯乳房下皱襞不对称2例,合并乳房扁平9例。两侧不对称差值范围为2.0~3.5cm,平均2.8cm。
2 手术方法
术前站立位标明乳房下皱襞,测量并计算双侧乳房下皱襞高度的差值。术时取平卧位或半卧位,局部浸润麻醉,设计乳晕上缘半环形切口,根据两侧乳房下皱襞高度的差值,切除一条新月形的皮肤,向上沿腺体表面钝性分离至腺体上极,弧形切开腺体上极边缘,并向下分离乳房后间隙直至乳房下皱襞,使腺体实质从胸肌筋膜上完全游离,根据两侧乳房下皱襞高度的差值,弧形切除部分腺体上极,切除的腺体组织为新月形,其宽度与差值相等,如合并乳房扁平,可同时于乳房后间隙置入合适的乳房假体。将腺体上极向上与胸肌筋膜固定缝合数针,分层缝合皮肤及皮下组织。如同时置入乳房假体,对侧除不行皮肤及腺体的切除外,其他操作相同。术后乳房适当加压包扎并使用抗菌素3~5天。
3 结果
, 百拇医药
11例患者随访3个月~1年,术后双侧乳房及乳房下皱襞基本对称,形态满意,无并发症发生。
4 讨论
4.1 女性在立位时,正常乳房下部有一返折皱襞,即乳房下皱襞,乳房下皱襞位于第5、6肋,有时可达第6肋间隙,乳房下皱襞至乳晕的平均距离为5.5~9cm。乳房下皱襞是乳房与胸壁的连接线,是完美乳房的一个重要指标,与乳房的美学密切相关。它使乳房外形圆润、突出、优美,而且乳房下皱襞处的结构具有阻止乳房整体下移,保持乳房固定形状的功能。它的位置下移与乳房下垂及老化相关。
4.2 国内外很多学者对乳房下皱襞进行了大量的基础及临床方面的研究,目前分为两种学说:一种为乳房下皱襞韧带学说,认为存在乳房下皱襞韧带,其起源于第5肋骨骨膜中部和第5、6肋间筋膜外侧,止于乳房下皱襞的真皮下,支持乳房下皱襞并保持它的位置,此韧带结构是形成乳房下皱襞的原因:另一一种为乳房下皱襞浅表筋膜系统粘连学说,认为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乳房下皱襞韧带结构,而只是一些纤维带,这些纤维带不是真正的韧带,它们属于乳腺筋膜的一部分,是乳房的筋膜系统,可以受年龄、乳房大小、重量、乳腺功能等因素的影响。Boutros通过对新鲜女尸的解剖及镜下观察认为:乳房下皱襞区域的皮肤结构发生变化,此处的胶原网更为致密,形成了真皮和胸筋膜间的粘连带,并不是肋骨或骨膜与真皮间的粘连带,这是构成乳房下皱襞的重要组织结构。
, 百拇医药
4.3 完美的乳房的基本条件应是两侧对称,包括形状、大小、位置的对称,乳房下皱襞的不对称一般说来同时伴有乳房位置的不对称,使乳房无论从正位还是侧位均显现不和谐的外观,有必要通过乳房整形的方法加以矫正,以往的文献末见有关这方面的报道,本方法通过分离乳房后间隙,使乳房从胸肌筋膜表面游离,弧形切除部分乳房上极组织并向上缝合固定从而使下移的乳房及乳房下皱襞向上回复至正常位置,从另一个侧面证实乳房下皱襞处解剖结构为真皮和胸筋膜间的粘连带,而非乳房下皱襞韧带学说,如果存在乳房下皱襞韧带而且起源于骨膜,则不可能通过本方法使乳房下皱襞及乳房位置上移。
总之,本方法不仅为乳房下皱襞浅表筋膜系统粘连学说提供了佐证,而且为临床上乳房下皱襞不对称畸形提供了一种方便易行的矫正手段。
编辑 张惠娟, 百拇医药(李爱林 朱云飞)
[关键词]乳房;隆乳术;乳房下皱襞;矫治
[中图分类号]R65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07)05-0622-02
我科从2000年3月~2006年11月共收治乳房下皱襞不对称患者11例,采用乳晕上缘半环形切口分离乳房后间隙、弧形切除部分乳房上极组织并向上固定的方法取得良好的效果(其中9例同时行隆乳术)。
1 临床资料
, 百拇医药
本组11例患者,年龄25~36岁,均已婚,单纯乳房下皱襞不对称2例,合并乳房扁平9例。两侧不对称差值范围为2.0~3.5cm,平均2.8cm。
2 手术方法
术前站立位标明乳房下皱襞,测量并计算双侧乳房下皱襞高度的差值。术时取平卧位或半卧位,局部浸润麻醉,设计乳晕上缘半环形切口,根据两侧乳房下皱襞高度的差值,切除一条新月形的皮肤,向上沿腺体表面钝性分离至腺体上极,弧形切开腺体上极边缘,并向下分离乳房后间隙直至乳房下皱襞,使腺体实质从胸肌筋膜上完全游离,根据两侧乳房下皱襞高度的差值,弧形切除部分腺体上极,切除的腺体组织为新月形,其宽度与差值相等,如合并乳房扁平,可同时于乳房后间隙置入合适的乳房假体。将腺体上极向上与胸肌筋膜固定缝合数针,分层缝合皮肤及皮下组织。如同时置入乳房假体,对侧除不行皮肤及腺体的切除外,其他操作相同。术后乳房适当加压包扎并使用抗菌素3~5天。
3 结果
, 百拇医药
11例患者随访3个月~1年,术后双侧乳房及乳房下皱襞基本对称,形态满意,无并发症发生。
4 讨论
4.1 女性在立位时,正常乳房下部有一返折皱襞,即乳房下皱襞,乳房下皱襞位于第5、6肋,有时可达第6肋间隙,乳房下皱襞至乳晕的平均距离为5.5~9cm。乳房下皱襞是乳房与胸壁的连接线,是完美乳房的一个重要指标,与乳房的美学密切相关。它使乳房外形圆润、突出、优美,而且乳房下皱襞处的结构具有阻止乳房整体下移,保持乳房固定形状的功能。它的位置下移与乳房下垂及老化相关。
4.2 国内外很多学者对乳房下皱襞进行了大量的基础及临床方面的研究,目前分为两种学说:一种为乳房下皱襞韧带学说,认为存在乳房下皱襞韧带,其起源于第5肋骨骨膜中部和第5、6肋间筋膜外侧,止于乳房下皱襞的真皮下,支持乳房下皱襞并保持它的位置,此韧带结构是形成乳房下皱襞的原因:另一一种为乳房下皱襞浅表筋膜系统粘连学说,认为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乳房下皱襞韧带结构,而只是一些纤维带,这些纤维带不是真正的韧带,它们属于乳腺筋膜的一部分,是乳房的筋膜系统,可以受年龄、乳房大小、重量、乳腺功能等因素的影响。Boutros通过对新鲜女尸的解剖及镜下观察认为:乳房下皱襞区域的皮肤结构发生变化,此处的胶原网更为致密,形成了真皮和胸筋膜间的粘连带,并不是肋骨或骨膜与真皮间的粘连带,这是构成乳房下皱襞的重要组织结构。
, 百拇医药
4.3 完美的乳房的基本条件应是两侧对称,包括形状、大小、位置的对称,乳房下皱襞的不对称一般说来同时伴有乳房位置的不对称,使乳房无论从正位还是侧位均显现不和谐的外观,有必要通过乳房整形的方法加以矫正,以往的文献末见有关这方面的报道,本方法通过分离乳房后间隙,使乳房从胸肌筋膜表面游离,弧形切除部分乳房上极组织并向上缝合固定从而使下移的乳房及乳房下皱襞向上回复至正常位置,从另一个侧面证实乳房下皱襞处解剖结构为真皮和胸筋膜间的粘连带,而非乳房下皱襞韧带学说,如果存在乳房下皱襞韧带而且起源于骨膜,则不可能通过本方法使乳房下皱襞及乳房位置上移。
总之,本方法不仅为乳房下皱襞浅表筋膜系统粘连学说提供了佐证,而且为临床上乳房下皱襞不对称畸形提供了一种方便易行的矫正手段。
编辑 张惠娟, 百拇医药(李爱林 朱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