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双侧颊肌粘膜瓣修复红唇缺损(1)
第1页 |
参见附件(1090KB,3页)。
下唇外伤及肿瘤切除常常造成红唇缺损, 而红唇缺损在外形与功能上都非常重要, 较小的红唇缺损可通过局部红唇直接拉拢缝合或局部红唇瓣转移来修复[1], 但红唇缺损超过3/4以上全长或2/3厚度时,常规方法不能奏效[2-3], 所以我们运用颊肌粘膜瓣转移的方法修复红唇缺损, 效果良好。
1应用解剖
颊肌位于口轮匝肌的外侧和深面,在咬肌、颊脂垫和颊筋膜的深面。在颊肌的外面和颊筋膜的深面有一层疏松结缔组织,这一层次的存在有利于手术的分离。颊肌上附于上颌骨,下附于下颌骨, 后接下颌缝,前续口轮匝肌,位于颧大肌和降口角肌的深面,颊肌中央的上方是第2磨牙,有腮腺导管的开口。
面动脉绕过下颌骨下缘迂回盘曲向前上方行走,在下颌骨下缘与上缘之间发出一后颊支向后上进入颊肌的后部,与颊动脉吻合,其外径约0.7~1.3mm我们称其为后颊支;面动脉在发出颏支、下唇动脉后,在下颌骨上缘水平发出1到3条小分支进入颊肌的下部,其外径约0.3~1.0mm, 我们称之为下颊支;在口角外侧距口角约1cm处发出3~5支小分支进入颊肌,其外径约0.4~0.6mm,我们称之为前颊支。面动脉再向上发出上唇动脉,鼻翼基底动脉,鼻外侧动脉后,移行为角动脉。
颊肌的静脉在颊肌的后部汇合成颊静脉丛, 由颊静脉引流入翼静脉丛,或由2~4条静脉引流入面静脉。面静脉起源于角静脉和眶下静脉后,逐渐斜行向外到达颧大肌和咬肌交角处,沿颊肌的后部向下,在下颌角下与面后静脉汇合成面总静脉,注入颈内静脉,或面动脉直接注入颈外静脉。在下颌下缘和内眦处,面动静脉相互靠近伴行,在口角周围和鼻翼基底下方则互相远离[4-6]。
2手术要点
在颊粘膜上设计颊肌粘膜瓣, 其上界在腮腺导管开口以下,下界距上界约2.5~3.0cm,后界在翼下颌缝,前界达口角,形成一梭形瓣;亦可将瓣的前界向上下唇延长,形成鱼口形或Y形来扩大瓣的面积,供区直接拉拢缝合。另外也可包括整个颊粘膜,面积达5cm×7cm,此时需将腮腺导管移位,供瓣区植皮。
在下颌作一切口,通过该切口显露面动静脉, 注意保护面神经的下颌缘支。沿瓣的周界切开粘膜,粘膜下及颊肌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090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