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式口内上颌支架式前牵引器的研制及临床应用(2)
第1页 |
参见附件。
1.2.2.1方法1(如图1):右上颌U型牵引钩头成水平向、开口向远中从右上颌唇侧尖牙牙冠近中颈部龈方3mm处,离开粘膜组织1~2mm向颊侧远中,至右上第一前磨牙带环中份处贴合,再向远中让开右上第二前磨牙牙冠2mm,并低于牙合平面,延伸至右上第一磨牙带环中份处与之贴合。左上颌方法同右上颌,贴合处以备焊接。
1.2.2.2方法2(如图1):在右上颌唇侧侧切牙远中牙颈部龈上3mm处弯制U型牵引钩头,牵引钩头成水平向、开口向远中,并离开粘膜组织1~2mm弯向牙合方,从右上侧切牙、尖牙之间弯至右上第一前磨牙带环处贴合,并延伸至腭部梯形顶或矩形近中钢丝,以备焊接。左上颌方法同右上颌(如图1)。
1.3临床配戴:口内将上述矫治器用磷酸锌粘固粉或树脂粘结剂粘结在第一前磨牙和第一磨牙上,并用橡皮筋牵挂在牵引钩和Delaire面具上前牵引上颌,两侧牵引力各为400~700g,牵引方向与牙合平面30°~40°[2],每日前牵引12~14h[1]。当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磨牙呈中性关系时,取出支架装置,配戴FRIII型矫治器,保持半年。
1.4研究方法:所有病例治疗前、后的X片头影测量值均采用Steiner和Tweed分析测量,将测量结果再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配对t检验,以对比治疗前后软硬组织治疗效果。
2结果(见表1)
表1中18项中有7项具有统计学意义:ANB角、Wits、U1-NA距、面型角,*P<0.05,有显著统计学意义,U1-L1角、Ptm-A、面中份突度,**P<0.01,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说明上齿槽骨A点、上牙弓、上颌骨前移,面突度增大,面型改变。
3典型病例
某男,11.5岁,主诉:“地包天”,否认外伤史,其父有类似畸形,其余无特殊。牙颌面情况:软组织凹面型,鼻唇角锐,下唇位置靠前,替牙列期,反覆牙合20%,反覆盖2mm,双侧磨牙近中关系,见患者面像及口内像及X线片。诊断:软组织凹面型,骨性III类,安氏III类,前牙反牙合。矫治方案:口内采用改良式支架前牵引器,Delaire面具前牵引上颌,同时抑制下颌生长。矫治过程:2007年10月戴矫治器,2008年3月解除反牙合,继续加力至前牙覆盖达3mm,于2008年6月结束矫治,配戴FRIII矫治器保持6个月。矫治结束患者面像及口内像及X线片,上下牙齿覆牙合、覆盖基本正常,磨牙关系呈中性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