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美容医学最新动态(2)
Revdel等报告27例转移至乳房的恶黑患者,其中20例(77%)发生在绝经前的女性。平均年龄为41.4岁,多数原发病灶见于身体上半部,只有4例发生在下肢。从诊断恶黑到发现乳房转移平均间隔52.5个月(1~192个月),确诊乳房转移后的存活期限平均12.9个月(2~37个月)。这类患者存活率之所以低是由于常伴有广泛的多处转移。本例虽然采用了多种药物联合抗癌措施,仍于确诊后短期内病逝。
[摘译自 Indian J Cancer,2009,46:342]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整形外科研究所 李荟元摘译]
颌面美容
1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Stereolithographic模型及术中导航的复杂眼眶重建的初步描述性研究
目的:外伤或烧伤后的眼球内陷、复视和(或)眼眶不准确性重建造成的面部两侧不对称问题在复杂眼眶重建中仍然较为频繁。近来术前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虚拟校正及Stereolithographic模型的构建与术中导航相结合作为一种尝试以更精确地重建眼眶骨并优化疗效。该研究旨在综述作者们对有多种复杂的创伤或烧伤后眼眶畸形并接受外科治疗的一系列患者关于计算机设计、Stereolithographic模型及术中导航的经验。患者和方法:研究者以2007~2008年在Legacy Emanuel医院、Portland及OR的患者为样本进行回顾性分析,用多维(中轴、冠状、矢状)和三维CT硬组织成像评估每位患者的解剖形态,应用未受伤侧或通过创建叠加于受伤侧镜像的解剖学上校正侧制作虚拟校正。内部眼眶应用预制的波形钛网重建,外部框架经复位后用1.3mm和(或)1.5mm的钛板和螺丝钉固定。用固定于一粘连模板上的数字参照架确定患者位置,然后用手术导航通过评定工作站虚拟模型上的多个点来评估内外眼眶解剖结构恢复的精确性。所有患者术后均做了CT扫描,并对术前术后的影像进行比较和分析。入选样本的患者都必须是有复杂的初级或中级单侧眼眶畸形,均接受了由计算机辅助治疗的重建。用于计算机辅助导航的标准是单方面的、内和(或)外眼眶临床上显著分裂的,或面部两侧不对称的。研究不包括那些应用传统(无计算机辅助)技术进行眶重建的患者,对人口统计学、病因学、治疗及疗效变量均进行了统计并分析,疗效变量包括眼球位置、眼能动性、面部对称性以及并发症。临床上可感知的眼球内陷、永久dipolopia、面部不对称/颧骨扁平或眼睛运动障碍被视为效果不佳。结果:研究共15例患者,均有初级或中级单侧创伤后或烧伤后眼眶畸形,均接受了计算机辅助治疗。对照术前术后的CT影像发现除1例外其他患者内、外眶外形均达到了解剖学恢复,术后CT影像与实际计划的重建结果比较发现内、外眼眶的骨解剖达到了良好重建,但不分继发性畸形的患者软组织的局限性并未完全克服。在3位接受二次眼球内陷修复的患者眼球突出部分矫正不佳,主要由于眼球中轴后部严重的锥内软组织瘢痕。有4位患者发生了并发症。结论:术前计算机模型设计和术中导航供应对复杂眼眶损伤及烧灼后眼眶损伤的重建是有益的,并且可能使重建更加精确。尽管小的眼眶骨折可能不需要该技术,但对于粉碎性眼眶损伤或高速损伤所致的严重内外眼眶受损的重建还是很有潜力的。
, http://www.100md.com
[摘译自J Oral Maxillofac Surg.2009;67(12):2559-2570]
2前锯肌游离瓣对于在口腔功能重建中的作用
目的:口腔颌面部的洞穿型缺损常导致严重的功能障碍。微血管游离皮瓣例如桡骨前臂皮瓣,背阔肌皮瓣已经用于治疗上述缺陷,然而桡骨前臂皮瓣常导致供体部位的坏死,同时背阔肌皮瓣经常翻转太大。因此我们引入一种前锯肌游离皮瓣作为多用的以及非常可靠的微血管皮瓣用于恢复口腔颌面部的缺损畸形。
患者和方法:自2003年~2007年共10名患者采用前锯肌游离皮瓣进行口腔颌面缺损的重建。5名患者缺损区位于硬腭以及上颌骨,另外5名患者缺损区位于口底部。结果:所有的患者在术后一周均可经口腔进食。供区位点的坏死几乎没有因为其伤口处已经无张力成功愈合。10名患者中有8名患者的重建十分成功。结论:虽然前锯肌游离皮瓣缺乏上皮分层,但其对皮下受区的要求不受限制。正是由于前锯肌游离皮瓣的上皮快速形成,其可以适用于口腔缺损畸形的修复。
, 百拇医药
[J Oral Maxillofac Surg.2009;67(12):2577-2582]
3颧骨骨折后的眶部立体容积的测量
目的:对于颧骨骨折的患者采用计算机体层摄影技术测量眶部立体容积,评价这种立体测量方法的有效性。材料和方法:对22名具有单一颧骨骨折的患者术后眶部容积采用计算机体层摄影技术进行测量,并对其测量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患侧眶部采用外科手术处理,对照侧眶部以及患侧眶部均采用立体测量方法。采用成对T检验对两侧测得的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由两个不同的观察者重复测量两侧的数值,以评估不同观察者之间的差异性。结果:两名观察者的数值均计算在内,对照侧眶部平均容积以及外科处理过的眶部平均容积分别为23.6±3.2cm3,24.4±3.1cm3,这两组之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6名患者经治疗后患侧眶部容积平均增加5.8±3.8%,6名患者眶部容积平均减少2.7±1.4%。两名不同观察者的树脂经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相关性(R>0.95)。对每名患者两侧眶部容积计算的总时间为9~12min。结论:采用方便容易的计算机体层摄影技术进行眶部容积的评估是一项简单的并且节省时间的方法。在试验中两名观察者数据之间高度的一致性说明对于术前以及术后眶部容积的改变采用这种方法是可以定量的。
, http://www.100md.com
[摘译自J Oral Maxillofac Surg.2009;67(12):2605-2608]
4单独采用2mm厚的AO重建板治疗线性的下颌骨骨折:有必要再采用第二块重建板吗?
目的:前瞻性的研究单独采用2mm厚的Arbeitsgemeinsc haft für Osteosynthesefragen (AO)重建板而不再使用第二块板,对于线性的下颌骨骨折的治疗效果。
患者和方法:分析了临床上以及放射学上获得的45名患者具有74处骨折的情况(21名患者单纯线性骨折,22名患者双侧骨折,2名患者多处骨折)。骨折部位愈合的有35人,占47.3%;断端未移位的有15人,占20.3%;断端呈一定角度的有24人,占32.4%。笔者详细记录了受伤原因,自入院至手术的时间、性别和年龄,下颌骨暂时性的固定及其维持时间,手术径路。术后的并发症如果不需要外科介入的记录比较简略,如果并发症严重需要外科介入治疗记录比较详细。结果:所有患者对骨折复位以及其治疗情况均比较满意,没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10名(22.2%)患者有较轻微的并发症。
结论:研究表明对于单纯的下颌骨线性没有粉碎性的骨折采用2.0mm的AO重建板进行固定可以起到良好的骨愈合作用,并且没有严重的并发症。
[摘译自J Oral Maxillofac Surg.2009;67(12):2636-2638]
5评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的气道解剖三维CT
目的:鉴定气道大小及形态异常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存在及严重性的关联性。, 百拇医药
[摘译自 Indian J Cancer,2009,46:342]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整形外科研究所 李荟元摘译]
颌面美容
1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Stereolithographic模型及术中导航的复杂眼眶重建的初步描述性研究
目的:外伤或烧伤后的眼球内陷、复视和(或)眼眶不准确性重建造成的面部两侧不对称问题在复杂眼眶重建中仍然较为频繁。近来术前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虚拟校正及Stereolithographic模型的构建与术中导航相结合作为一种尝试以更精确地重建眼眶骨并优化疗效。该研究旨在综述作者们对有多种复杂的创伤或烧伤后眼眶畸形并接受外科治疗的一系列患者关于计算机设计、Stereolithographic模型及术中导航的经验。患者和方法:研究者以2007~2008年在Legacy Emanuel医院、Portland及OR的患者为样本进行回顾性分析,用多维(中轴、冠状、矢状)和三维CT硬组织成像评估每位患者的解剖形态,应用未受伤侧或通过创建叠加于受伤侧镜像的解剖学上校正侧制作虚拟校正。内部眼眶应用预制的波形钛网重建,外部框架经复位后用1.3mm和(或)1.5mm的钛板和螺丝钉固定。用固定于一粘连模板上的数字参照架确定患者位置,然后用手术导航通过评定工作站虚拟模型上的多个点来评估内外眼眶解剖结构恢复的精确性。所有患者术后均做了CT扫描,并对术前术后的影像进行比较和分析。入选样本的患者都必须是有复杂的初级或中级单侧眼眶畸形,均接受了由计算机辅助治疗的重建。用于计算机辅助导航的标准是单方面的、内和(或)外眼眶临床上显著分裂的,或面部两侧不对称的。研究不包括那些应用传统(无计算机辅助)技术进行眶重建的患者,对人口统计学、病因学、治疗及疗效变量均进行了统计并分析,疗效变量包括眼球位置、眼能动性、面部对称性以及并发症。临床上可感知的眼球内陷、永久dipolopia、面部不对称/颧骨扁平或眼睛运动障碍被视为效果不佳。结果:研究共15例患者,均有初级或中级单侧创伤后或烧伤后眼眶畸形,均接受了计算机辅助治疗。对照术前术后的CT影像发现除1例外其他患者内、外眶外形均达到了解剖学恢复,术后CT影像与实际计划的重建结果比较发现内、外眼眶的骨解剖达到了良好重建,但不分继发性畸形的患者软组织的局限性并未完全克服。在3位接受二次眼球内陷修复的患者眼球突出部分矫正不佳,主要由于眼球中轴后部严重的锥内软组织瘢痕。有4位患者发生了并发症。结论:术前计算机模型设计和术中导航供应对复杂眼眶损伤及烧灼后眼眶损伤的重建是有益的,并且可能使重建更加精确。尽管小的眼眶骨折可能不需要该技术,但对于粉碎性眼眶损伤或高速损伤所致的严重内外眼眶受损的重建还是很有潜力的。
, http://www.100md.com
[摘译自J Oral Maxillofac Surg.2009;67(12):2559-2570]
2前锯肌游离瓣对于在口腔功能重建中的作用
目的:口腔颌面部的洞穿型缺损常导致严重的功能障碍。微血管游离皮瓣例如桡骨前臂皮瓣,背阔肌皮瓣已经用于治疗上述缺陷,然而桡骨前臂皮瓣常导致供体部位的坏死,同时背阔肌皮瓣经常翻转太大。因此我们引入一种前锯肌游离皮瓣作为多用的以及非常可靠的微血管皮瓣用于恢复口腔颌面部的缺损畸形。
患者和方法:自2003年~2007年共10名患者采用前锯肌游离皮瓣进行口腔颌面缺损的重建。5名患者缺损区位于硬腭以及上颌骨,另外5名患者缺损区位于口底部。结果:所有的患者在术后一周均可经口腔进食。供区位点的坏死几乎没有因为其伤口处已经无张力成功愈合。10名患者中有8名患者的重建十分成功。结论:虽然前锯肌游离皮瓣缺乏上皮分层,但其对皮下受区的要求不受限制。正是由于前锯肌游离皮瓣的上皮快速形成,其可以适用于口腔缺损畸形的修复。
, 百拇医药
[J Oral Maxillofac Surg.2009;67(12):2577-2582]
3颧骨骨折后的眶部立体容积的测量
目的:对于颧骨骨折的患者采用计算机体层摄影技术测量眶部立体容积,评价这种立体测量方法的有效性。材料和方法:对22名具有单一颧骨骨折的患者术后眶部容积采用计算机体层摄影技术进行测量,并对其测量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患侧眶部采用外科手术处理,对照侧眶部以及患侧眶部均采用立体测量方法。采用成对T检验对两侧测得的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由两个不同的观察者重复测量两侧的数值,以评估不同观察者之间的差异性。结果:两名观察者的数值均计算在内,对照侧眶部平均容积以及外科处理过的眶部平均容积分别为23.6±3.2cm3,24.4±3.1cm3,这两组之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6名患者经治疗后患侧眶部容积平均增加5.8±3.8%,6名患者眶部容积平均减少2.7±1.4%。两名不同观察者的树脂经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相关性(R>0.95)。对每名患者两侧眶部容积计算的总时间为9~12min。结论:采用方便容易的计算机体层摄影技术进行眶部容积的评估是一项简单的并且节省时间的方法。在试验中两名观察者数据之间高度的一致性说明对于术前以及术后眶部容积的改变采用这种方法是可以定量的。
, http://www.100md.com
[摘译自J Oral Maxillofac Surg.2009;67(12):2605-2608]
4单独采用2mm厚的AO重建板治疗线性的下颌骨骨折:有必要再采用第二块重建板吗?
目的:前瞻性的研究单独采用2mm厚的Arbeitsgemeinsc haft für Osteosynthesefragen (AO)重建板而不再使用第二块板,对于线性的下颌骨骨折的治疗效果。
患者和方法:分析了临床上以及放射学上获得的45名患者具有74处骨折的情况(21名患者单纯线性骨折,22名患者双侧骨折,2名患者多处骨折)。骨折部位愈合的有35人,占47.3%;断端未移位的有15人,占20.3%;断端呈一定角度的有24人,占32.4%。笔者详细记录了受伤原因,自入院至手术的时间、性别和年龄,下颌骨暂时性的固定及其维持时间,手术径路。术后的并发症如果不需要外科介入的记录比较简略,如果并发症严重需要外科介入治疗记录比较详细。结果:所有患者对骨折复位以及其治疗情况均比较满意,没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10名(22.2%)患者有较轻微的并发症。
结论:研究表明对于单纯的下颌骨线性没有粉碎性的骨折采用2.0mm的AO重建板进行固定可以起到良好的骨愈合作用,并且没有严重的并发症。
[摘译自J Oral Maxillofac Surg.2009;67(12):2636-2638]
5评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的气道解剖三维CT
目的:鉴定气道大小及形态异常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存在及严重性的关联性。,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