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臭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1)
腋臭是一种与遗传相关的疾病,多数患者有明显家族史[1]。目前,治疗腋臭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手术去除腋区的大汗腺[1]。虽然手术后患者的异味可以明显减轻,但是术后并发症、比较高的复发率以及皮肤的瘢痕挛缩等一系列问题仍然困扰着我们。腋臭患者的异味在青春期和夏季多汗期越发严重,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因此,探明腋臭的遗传学发病机制具有重要的基础研究意义和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就腋臭发病机制做一综述。1腋臭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
腋臭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近年来的研究结果已经证实,大汗腺细胞在腋臭发生中起重要的作用。已经阐明载脂蛋白D(ApoD)与腋臭重要气味分子(E)-3-甲基-2-己烯酸(E-3- methyl-2-hexenoic acid,E-3M2H)的分泌密切相关[2]。臭味的主要成分是E-3M2H,挥发性硫化合物也占有一定比例[3]。青春期分泌增加的性激素对腋臭有一定的调控作用,这很好地解释了该病高发于青春期的可能原因。研究发现类白喉杆菌在腋臭的形成中也具有调控作用,其他常见皮肤菌群作用不大[4]。但皮肤菌群特征并不能解释腋臭的遗传性质,而且简单的杀菌治疗也不能根治腋臭。临床上腋臭患者几乎都有家族史,这就说明机体自身遗传性应该是腋臭发生的本质,菌群分布只是腋臭发生过程中一种潜在的增强因素。进一步从基因水平入手探讨病因,有望阐明腋臭这种遗传疾病发病机制的关键所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29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