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A-PDT对兔耳增生性瘢痕抑制效应及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2)
第1页 |
参见附件(2619KB,4页)。
1.2.2 处理过程:剪大小约1.2cm的圆形医用棉,覆盖于创面,将配好的5-氨基酮戊酸药液浸湿医用棉,再用保鲜膜贴在医用棉上,垫上纱布,覆盖上黑色塑料纸,最后医用胶布粘贴封包,3h后进行激光照射。
1.2.3 光照条件:采用XD-635AB型光动力激光治疗仪,为半导体激光,波长635nm,总输出能量180.30J,输出能量密度 229.60 J/cm2,输出功率 300mW,监测功率300mW,光斑大小 1cm,光照时间10min/创面。
1.3标本取材及处理:兔耳腹侧创面形成术后28天,麻醉方法同前,用手术刀切取兔耳全层,周边带有少许正常组织,4%甲醛溶液固定24h,梯度乙醇脱水,石蜡包埋,常规切片,5μm 厚度,进行HE、masson胶原染色及TGF-β1免疫组化。
1.4观察指标
1.4.1瘢痕形成率:瘢痕组织高出皮面〉2mm,硬度与兔耳软骨相似时即为增生性瘢痕。
1.4.2瘢痕增生指数(Hypertrophic Index,HI):HE染色组织切片于低倍镜下用测微尺测量 ,按公式HI=A/B计算瘢痕增生指数。A=瘢痕凸起最高点至耳软骨表面的垂直高度;B=瘢痕周边正常皮肤皮缘至耳软骨表面的垂直高度。
1.4.3 Masson胶原染色:每张切片中随机选5个视野,以蓝色为阳性,利用图像分析系统,分析胶原纤维的含量。
1.4.4免疫组化TGF-β1结果判断标准:TGF-β1着色强度分级:其阳性表达为棕黄色颗粒状,定位于细胞浆。每例标本选取5个高倍镜视野计数,采用盲法进行图像分析,将观察材料分成4 组:染色细胞数少于细胞总数的10%为(-);细胞胞浆着色为浅黄色,染色细胞数占细胞总数的10%~30% 为(+);细胞胞浆着色为棕黄色,染色细胞数占细胞总数的30%~60%为(++);细胞胞浆着色为深棕色,染色细胞数占细胞总数的60% 以上为(+++)。
1.4统计分析:本研究的结果数据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显著性水准取双侧,α=0.05。瘢痕形成率的差异使用卡方检验,瘢痕增生指数及胶原纤维含量数据使用方差分析,免疫组化TGF-β1数据使用秩和检验分析。
2结果
2.1大体观察结果:对照组创面愈合区组织明显高于周围正常皮肤,表现为瘢痕中央呈乳头状突起,呈淡红色,质韧,增生块高出皮面,其增生范围不超过原有创缘。ALA-PDT组愈合区略高于正常皮肤,色泽较淡。
2.2 HE染色结果:对照组皮肤组织镜下显示:真皮层明显变厚 ,为周边正常真皮层厚度的 3~4倍,其间有炎性细胞浸润及毛细血管扩张。治疗组真皮层厚度约为正常真皮层厚度的1.5~2倍(见图1)。
2.3 Masson胶原纤维染色结果:胶原纤维呈蓝色。对照组真皮层可见大量排列紧密,紊乱粗大的深蓝色胶原纤维,可见大量梭形成纤维细胞。治疗组真皮层蓝色胶原纤维染色相对淡浅,排列稀疏整齐,成纤维细胞数量减少(见图2)。经图像分析对胶原纤维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见表1。
2.4结果分析:(瘢痕形成率、瘢痕增生指数、胶原纤维含量、免疫组化TGF-β1表达情况详见表1,表2、图3。)
ALA-PDT治疗降低了瘢痕形成率,瘢痕形成率经卡方检验,三组之间不完全相等(χ2=11.400,P=0.003,P<0.01)。其中药物高浓度ALA-PDT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89,P=0.001,P<0.01)。药物低浓度ALA-PDT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χ2=2.500,P=0.114,P>0.05)。药物高浓度ALA-PDT组与低浓度ALA-PDT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χ2=3.636,P=0.057,P>0.05)。
三组瘢痕增生指数经方差分析(F=17.266,P=0.000,P<0.001)。药物高浓度ALA-PDT组和药物低浓度ALA-PDT组的瘢痕增生指数与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5.320和10.765;P值分别为0.009和0.046,P<0.05)。药物高浓度ALA-PDT组和药物低浓度ALA-PDT组的瘢痕增生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5.037,P=0.098,P>0.05)。
三组胶原纤维含量经方差分析(F=35.561,P=0.000,P<0.001)。药物高浓度ALA-PDT组和药物低浓度ALA-PDT组的胶原纤维含量与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2.221和23.426;P值分别为0.002和0.037,P<0.05)。药物高浓度ALA-PDT组和药物低浓度ALA-PDT组之间胶原纤维含量无显著的差异(F=4.327,P=0.065,P>0.05)。
三组TGF-β1的表达数据经秩和检验(Hc=8.562,P=0.014,P<0.05)。 药物高浓度与低浓度治疗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Hc=1.446,P=0.148,P>0.05)。药物低浓度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Hc=1.446,P=0.148,P>0.05)。药物高浓度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Hc=2.932,P=0.003,P<0.01)。
3讨论
增生性瘢痕是皮肤对创伤、烧伤、炎症或自行发生的一种皮肤纤维过度增生性疾病,其发生机制是由细胞因子、微循环、免疫、基因表达、细胞的增殖和凋亡、胶原的代谢和排列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因而对增生性瘢痕采取预防措施显得尤其重要。
ALA-PDT已在皮肤科领域逐渐得到越来越多地应用,尤其是在皮肤病毒疣及皮肤肿瘤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其治疗原理为肿瘤组织或增生活跃的细胞选择性吸收ALA后,在细胞内转化为高度光敏性物质PPⅨ(原卟啉IX 等卟啉类物质),经红光照射产生光化学反应,生成大量活性氧,活性氧与多种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损伤细胞结构或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目的。蔡宏[2]等研究报道,在瘢痕形成早期,血卟啉单甲醚(HMME)- 光动力疗法(PDT)能够抑制兔耳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能力,破坏前胶原蛋白合成的场所,减少胶原蛋白的合成与分泌,并能诱导部分成纤维细胞进入凋亡途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619KB,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