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 > 2011年第1期 > 正文
编号:11987185
果酸治疗中度寻常型痤疮疗效及安全性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月1日 黄明欢,黄懿
第1页

    参见附件(1633KB,3页)。

     1.2.2 疗效观察和评判标准:在治疗前和开始用药第4、8、12周各随访1 次,对患者的炎性皮损(丘疹、脓疱)及非炎性皮损( 黑头、白头粉刺) 进行计数。按4 级评分法评分并记录各项观察指标的分值,痤疮病情评分按: 粉刺<8个为0 分, 8~20个为1 分,21~30个为2 分,31~50个为3 分,>50个为4 分;丘疹<3个为0 分,4~8个为1分,9~15个为2分,16~30个为3分,>30个为4 分;无脓疱为0分,1~3个为1分,4~5个为2分,6~20个为3分,>20个为4分;无结节囊肿为0分, 1~3个为3分,>3个为4分。上述各种皮损的积分相加为总积分。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程度计算疗效指数。疗效指数=(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 /治疗前总积分×100%。痊愈:症状、体征基本消退,疗效指数≥90%;显效:症状、体征明显减轻,疗效指数为60%~89%;有效:症状、体征改善,疗效指数为30%~59%;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疗效指数<30%。

    1.2.3 安全性评估:用药后,每次随访并详细观察记录全身及局部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严重程度、处理与转归。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软件分析,各组率的比较采用行列卡方分析。

    2结果

    2.1 疗效评价: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根据疗效指数,用药4周后,试验组16.7%患者的丘疹、脓疱明显减少,对非炎性损害,白头粉刺和黑头粉刺有所下降,33.3%患者好转不明显,少数患者的脓疱数有所增加,但白头、黑头粉刺数目有所下降;对照组6.5%患者丘疹、脓疱明显减少,58.1%患者丘疹、脓疱无明显改变,对非炎性损害,黑头粉刺有所下降;而白头粉刺下降不明显。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情况没有显著差异。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的痊愈、显效例数逐渐增多,而无效例数则逐渐减少;治疗12周时,试验组痊愈率为56.7%,显效率为30%,对照组痊愈率为19.4%,显效率为29%,两组比较P<0.05,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痊愈所占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

    2.2 不良反应评价:试验组和对照组均未发生全身药物不良反应,试验组局部不良反应为2例,约占6.7%,主要是当果酸达到70%以上时,表现为面部局部出现潮红斑、白霜和皮肤刺痛感,适当使用保湿滋润乳液,于3~5天后恢复。对照组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为5例,约占16.1%,主要表现为皮肤发红、干燥、脱屑等,大多可以耐受。局部减少用药量和用药次数,加用少量润肤乳液后可缓解。

    2.3 随访观察:停止治疗2个月后进行随访,试验组随访有效患者26例,治愈患者中有1例复发,复发率3.8%,复发时间一般在停止治疗后约1.5个月;对照组随访14例,治愈患者中有5例复发,复发率35.7%,复发时间一般在停药后1~1.5个月。

    3讨论

    痤疮是一种青春期常见的皮肤病,它的发病机制趋向多因素致病。主要与皮脂腺分泌过多、毛囊皮脂腺导管角质细胞分化异常,毛囊皮脂腺内痤疮丙酸杆菌感染和繁殖、遗传等因素有关。目前痤疮的治疗主要针对减少皮脂分泌、溶解毛囊角栓、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的生长等方面,治疗药物和方法很多,分为全身用药和局部用药两种。全身用药常用异维A酸和抗生素等。但是抗生素治疗痤疮的耐药问题已经日益严重,出现了大量的耐药菌株。临床研究证明口服异维A 酸治疗痤疮固然有效,但是它的副作用,如皮肤粘膜、神经系统、肝功能方面,特别是它的致畸作用,使得它在临床应用中受到一定限制。而局部外用药治疗的不良反应少,是治疗轻、中度座疮的首选方案。

    过氧苯甲酰凝胶是一种氧化剂,作用于皮肤后能缓慢释放出氧。具有强效抗菌作用,可抑制痤疮丙酸杆菌,减少毛囊内的非酯化脂肪酸,还有角质剥脱、溶粉刺作用[2],是目前治疗寻常痤疮的常用药物。

    果酸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水果、甘蔗、酸乳酪中的有机酸,是一类生理的、天然的、无毒的酸,不破坏表皮的屏障功能。其作用表现在能降低角质形成细胞的粘连性和角质堆积,调节角质形成过程,避免角质层过度堆积;纠正毛囊上皮角化异常,使毛囊漏斗部引流通畅,皮脂顺利排出,防止皮脂堆积、堵塞毛孔,从而有效治疗痤疮[3]。同时可以明显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的生长。临床主要通过不同浓度的果酸换肤液(以 Neostrata羟基乙酸系列产品为代表)定期对痤疮患者进行一种表浅非创伤性的化学剥脱术治疗。从本试验研究证明,两组患者治疗前炎性皮损、非炎性皮损及总皮损数目基本相同。治疗过程中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总皮损数均逐渐减少。同时间段内,试验组患者的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治疗中未发生全身不良反应,试验组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对照组低。肖晓庆等[4]曾报道应用果酸治疗痤疮患者12周后,皮损减退率为69%,有效率100%;炎性皮损减退率高于非炎性皮损。Baldo 等[5]进行的多中心、非随机实验中,外用果酸治疗中度寻常型痤疮60天,皮损减退率为64.2%,均与本实验结果相近。此外,果酸治疗可以使真皮乳头增加、厚度增加,使黏多糖增加、胶原纤维增多、弹力纤维密度增加,从而使真皮的厚度增加、弹性也增加[6]。试验中我们发现试验组痤疮患者皮肤的毛孔缩小,皮肤更细腻,色素沉着的发生明显比对照组少。因此,果酸换肤治疗痤疮有效、安全,为临床医师在痤疮的预防和治疗中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参考文献]

    [1]赵 辨.临床皮肤病学[M].2 版.南京: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833-835.

    [2]奥多姆 RB,詹姆斯WD,伯 杰TG.徐世正译.安德鲁斯临床皮肤病学[M].9 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283.

    [3]李 琳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633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