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 > 2011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2083040
口腔医师与非专业人士对上颌中切牙美学变化敏感性的比较(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2月1日 许志鹏 陈光 邹敏 鲍庆红 周洪
第1页

    参见附件(2052KB,4页)。

     1.1.1增加单侧上颌中切牙近中倾斜角度。面部中线不变,中切牙长轴与之交角。改变右侧上颌中切牙长轴,变量为2.5°。变化范围0~12.5°,切端改变。按照指标变量,逐步倾斜右侧上中切牙长轴(如图1)。

    1.1.2增加双侧上颌中切牙近中倾斜角度。面部中线不变,中切牙长轴与之交角。改变两侧上颌中切牙长轴,变量为2.5°。变化范围0~12.5°,切端改变。按照指标变量,逐步倾斜右侧上颌中切牙长轴(如图2)。

    1.1.3改变单侧上颌中切牙冠长,保持龈缘不变。通过变化右侧上颌中切牙切端位置来调整冠长,变量为0.5mm。增加范围0~1mm;减少范围0~1.5mm参考点是相邻侧切牙与尖牙的切端(如图3)。

    1.1.4楔状隙暴露:上颌中切牙之间唇侧龈乳头向根方移动,牙齿邻接点不变,增量1mm。变化范围0~5mm测量上中切牙间牙龈乳头尖到邻接点距离(如图4)。

    1.2 调查方法:入选标准:口腔医师组:年龄40岁以下,从事口腔临床工作3年以上,大学本科以上学历40例,其中20~30年龄组和30~40年龄组各20例。非专业人士组:年龄18~40岁,大学以上学历。考虑在老师、干部、其他专业医师、学生中抽取80例。其中18~30年龄组和30~40年龄组各40例。见表1。

    1.3 数据统计:①调查1:中依据被访者选择不美观照片,记录对应相关参数,即指标偏差值,取平均值,使用SPSS 10.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统计,检验水平P=0.05;②调查2:在A~F各个水平,对比组内及两组间能辨别差异的人数之百分率,使用SPSS 10.0软件进行卡方检验,确定在哪个指标变量上以及哪个水平上有差异,检验水平P=0.05。

    2结果

    口腔医师组评判明显不美观的相关参数平均范围约为:单侧上颌中切牙出现近中倾斜5°以上,双侧5°以上;上颌中切牙冠长增加0.5mm以上、缩短0.5mm以上;上颌中切牙之间唇侧楔状隙暴露2mm以上。而非专业人士的评判不美观的相关参数平均范围约为单侧上颌中切牙出现近中倾斜7.5°以上,双侧7.5°以上,上中切牙冠长增加0.5mm以上、缩短1mm以上;中切牙之间唇侧楔状隙暴露3mm以上。对于上中切牙倾斜角度及牙冠长度减少,楔状隙暴露变化,口腔医师组与非专业组观察范围有显著差异(P<0.05),对于牙冠冠长度增加,两组观察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敏感性比较中口腔医师组能辨别上颌中切牙长轴近中倾斜2.5°变化的差异,冠长变化0.5mm的差异,及楔状隙暴露变化1mm的差异;非专业组可以辨别中切牙长轴近中倾斜5°变化的差异,冠长变化0.5mm的差异,以及上中切牙之间楔状隙暴露变化2mm的差异。对于上中切牙倾斜角度及楔状隙暴露量变化,口腔医师组与非专业组敏感性有显著差异(P<0.05),对于牙冠长度变化,两组敏感性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3。

    3讨论

    作为在前牙区起主导作用的上中切牙,很多学者都认为上中切牙是决定前牙区美观与否的关键因素[3-4]。Kokich等[5-6]研究通过改变微笑照片上颌中切牙龈缘位置来表现中切牙冠长,下降中切牙间邻接点来表现楔状隙暴露量,并对不同人群的美学敏感性的进行调查研究,得出口腔医师的美学敏感性高于非专业人士。而国内暂没有此类实验的明确报道。考虑到由于人种、文化背景、信仰、审美观等的不同,国内外口腔医师及非专业人士对于上颌中切牙龈齿关系美学变化的辨识能力可能也存在差别。因此,本实验在Kokich等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增加了通过改变牙冠切端来反映临床牙冠的长度变化,以及对牙冠长轴倾斜角度改变的研究方法,并且量化了两者之间的差异。从而有利于对正畸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治疗效果的评价提供参考。

    本研究结果显示:口腔医师对上颌中切牙变化明显不美观接受程度低于普通人,表现在上颌中切牙近中倾斜角度、上颌中切牙牙冠切端缩短以及上颌中切牙间楔状隙的暴露。这与以往的实验结果相同,说明在前牙美学方面,口腔医师较普通人的要求更高。而对单侧或双侧上中切牙近中倾斜7.5°以上;上中切牙冠切端伸长0.5mm以上、缩短1mm以上;中切牙楔状隙暴露高度3mm以上,口腔专业人士与普通人群均认为明显不够美观并难以接受,因此在正畸治疗结果中应尽量避免出现的。

    进行敏感性调查的被动性实验中,口腔医师组能辨别的差异值为:上中切牙近中倾斜2.5°,冠长变化0.5mm,及楔状隙暴露1mm;非专业组可以辨别中切牙近中倾斜5°的变化,冠长变化0.5mm的改变,以及上颌中切牙之间楔状隙暴露变化2mm的差异。口腔医师与普通人群除对上中切牙冠长切端变化的敏感性无明显差异外,其他参数如上中切牙单侧和双侧倾斜角度及楔状隙暴露变化的敏感性都有明显差异。因此,口腔医师与普通人之间在正畸治疗中辨识上颌中切牙龈齿位置关系时,口腔医师更能敏锐的发现牙齿及牙龈的细微变化。

    两组实验中,牙冠切端长度改变0.5mm,口腔医师与普通人群均认为不美观,此方面两组人群辨识的敏感性相同,牙冠切端位置的微小变化往往易被大多数人所察觉,因此在正畸治疗中,保持切牙切端位于正常位置显得极为重要。

    通过上颌中切牙近中倾斜角度的调查研究,口腔医师与非专业人士,对上颌中切牙牙冠近中倾斜的单侧变化与双侧改变未见明显差异。可见,在上颌中切牙相同近中倾斜角度情况下,无论单侧还是双侧倾斜,两组人群的判断基本一致。

    对于上前牙美学本就存在不同观点[7-8],但从患者角度考察前牙美学参数的研究不多,近来才开始逐渐得到重视。在正畸与修复治疗中,除要解决患者功能上的问题外,口腔医师更应考虑患者对美的需求与认可,而对美的满意度主要取决于患者。本研究比较了口腔医师与普通人群对于上颌中切牙相关美学参数的差异,让口腔专业人士准确及时的掌握不同人群审美标准的差异,并量化了具体参数和指标,为临床诊断设计、矫治目标等提供可靠且直接的参考,在患者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合理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本研究主要涉及普通人群与口腔医师对于相关美学参数的差异,并未进一步细化人群差异。而口腔医师不能忽视不同社会背景、文化层次等的普通人群也存在审美差异。罗旭等[9]的研究显示,休息位微笑时高学历人群更喜欢上中切牙暴露2mm,低学历组更喜欢上中切牙暴露4mm。这也是下一步需要实验研究的问题,以便在正畸治疗中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等制定不同的治疗设计方案。

    综上所述,本研究表明对于上中切牙倾斜角度及楔状隙暴露变化的敏感性及影响美观的程度,相对于非专业人士,口腔医师的辨识能力更强,对细微变化更加敏感;对于牙冠冠长的改变,两类人群敏感性无显著差异。因此,口腔医师在美学方面可以从专业角度给予患者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和建议,通过交流,使患者与医师的审美标准互相靠近并认可最终的治疗方案与矫治目标,为实现更好的疗效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依据和参照。

    [参考文献]

    [1]Miller CJ.The smile line as a guide to anterior esthetics[J].Dent Clin North Am,1989,33:157-164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052KB,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