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真皮下血管网皮片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2)
第1页 |
参见附件(1335KB,2页)。
真皮下血管网皮片移植术是20世纪80年代初兴起的一种植皮术,由日本塚田贞夫于1979年在日本成形外科年会上首先报道,它在全厚皮片下保存了完整的真皮下血管网组织层,其成活后的弹性与伸延性均比全厚皮片好,形态逼真美观、质地柔软、不臃肿、松动而富有弹性,能耐受磨压,且远期无挛缩、愈合后无遗留色素沉着,手术操作简便等优点,整形外科有称为“超薄皮瓣”[2]。国内陈宗基等[3-4]于1981年率先报道,并且还对该技术进行了多方面的基础实验和临床应用研究,并提出了真皮下血管网皮片的制备原则及方法。
真皮下血管网皮片包含真皮下血管网和3mm左右厚的皮下脂肪组织,比皮瓣薄,厚于全厚皮片,与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相类似,移植到供区后血运建立的方式是通过与创缘和基底的毛细血管吻接而得已存活。移植后具有色泽、质地及弹性接近正常皮肤[5],有利于改善外形;形态上而无皮瓣臃肿的外形,避免了皮瓣Ⅱ期去脂整形所带来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抗挛缩、抗摩擦能力强,耐磨性更符合生理特点;手术操作简便,成活率高,损伤小,皮片可制备成所需的任何形状。尽管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较多,但是由于真皮下血管网皮片保留了全部皮肤的正常结构和真皮下毛细血管网状结构,在面部缺损修复中优于全厚皮片,且能适应受区畸形矫正及功能恢复的需要。
张作欣等[6]报道血管网皮片植皮的适应证:颜面、颈、手、足及关节功能部位等无菌创面;凹陷明显的创面用血管网皮片移植覆盖外形比较丰满。通过应用真皮下血管网皮片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预防皮片坏死体会:①因为真皮下血管网皮片抗感染能力不及断层皮片,故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选择良好的受区及严格无菌操作至关重要,术后应用抗生素3~5天;②正确处理术前、术中及术后各个环节,对受区血供较差、肌腱及骨等深层结构裸露较多者,需作皮瓣移植而不宜采用带真皮下血管网皮片移植;③保留完整的真皮下血管网是皮片成活的首要关键因素,修剪时真皮下血管网皮片保留少量脂肪颗粒,可见血管网为宜,不宜挤压、扭曲、摩擦以防损伤毛细血管网,减少损伤真皮下血管网以提高皮片成活率;皮片的修剪厚度均匀,平面一致,否则,易出现皮片因供血不均而发生点状或花斑状坏死,影响皮片的成活;④皮片移植后与周围皮肤缝合时保持一定张力,压力均匀,打包包扎时适当加压。研究证明:真皮下血管网皮片移植术后包扎应比中厚或全厚植皮后包扎稍松[7];局部制动,首次更换敷料时间以8~10天为好。真皮下血管网皮片兼有皮瓣的优点和皮片的优点。但也有其缺点,尽管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较多,严格掌握真皮下血管网皮片优点和其缺点,采用带真皮下血管网皮片移植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一种操作简便而具有获得良好治疗效果的手术方式。
[参考文献]
[1]展望,吴念,潘云川.头面部皮肤恶性肿瘤的整形外科治疗[J].中国美容医学,2002,11(5):450.
[2]Ogawa R,Hyakusoku H,Iwajiri I,et al.Sever neck scar contracture reconstructed with a ninth dorsal intercostal perforator augmented "Super-Thin Flap"[J].Ann Plast Surg,2004,52(2):216-219.
[3]陈宗基,王显伦,薛遵孟,等.保存真皮下血管网皮肤游离移植术[J].整形外科医院学报,1981,1(1):28.
[4]陈宗基,王显伦,薛遵孟,等.保存真皮下血管网皮肤游离移植术的临床应用和机理探讨[J].中华外科杂志,1982,20(9):552.
[5]Gao JH,Ogawa R,Hyakusoku H,et al. Reconstruction of the face and neck scar contractures using staged transfer of expanded "Super-thin flaps"[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35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