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 > 2011年第5期
编号:12094407
婴幼儿血管瘤相关因子的研究进展(1)
http://www.100md.com 2011年5月1日 《中国美容医学》 2011年第5期
     婴幼儿血管瘤为良性先天性血管病变,在新生儿的发病率为1%~2%,男女发病比例为1:3~5。约三分之一的患儿在刚出生即被发现有红色毛细血管扩张的斑点,其余大多在出生后2周才被发现[1]。所有婴幼儿血管瘤都表现出特殊的病变过程,即瘤体增生后有一自发的缓慢消退过程[2]。临床上婴幼儿血管瘤通常分为三期:增生期、消退期和消退完成期。目前,婴幼儿血管瘤的发病机制仍未明确。近年来的各种研究进展,可大体分为两大类。

    1内皮细胞具体来源的内在理论机制假说

    1.1婴幼儿血管瘤胎盘来源假说:由North等[3]在2000年首次提出,他们研究发现婴幼儿血管瘤均表达胎盘微血管标志物——层粘连蛋白、FcγRⅡ、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 transporter-1,GLUT-1)和LeY,鉴于血管瘤独特的临床特点及与胎盘抗原的相似性,他们提出了血管瘤起源的两种假设:血管瘤是入侵的血管形成细胞在皮肤及皮下组织的间质中向胎盘微血管表型不规则分化的结果;血管瘤来源于栓塞的胎盘细胞。Barnes等[4]运用基因芯片技术对比了胎盘和婴幼儿血管瘤基因转录情况,发现其相似性远远超出了其他8种组织和其相关来源的病变组织的基因转录水平的相似性,进一步支持了该假说。

    1.2 内皮祖细胞来源假说:由Kleinman等[5]在2003年第一次提出,该研究小组通过分析血管瘤患者外周血中单核细胞中内皮祖细胞数 ......
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36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