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多耳畸形4例报道
第1页 |
参见附件(647KB,1页)。
多耳畸形是一种少见的耳廓畸形,常表现为耳屏区域出现类似耳廓形态结构的增生物,常伴有其它畸形或为某种综合征的表现之一。笔者自2007~2009年收治4例多耳畸形患者,现报道如下。
1病例资料
1.1病例1:某男,18个月,因一侧口角过大及耳廓畸形入院,无家族史。检查见右侧面下部发育过小,右侧口角存在裂隙,长约1cm;右侧耳屏区存在耳廓样结构,耳轮、对耳轮、耳舟、耳甲腔等结构清晰可见,与后方正常的耳廓呈镜像关系,在耳轮脚及对耳屏下方二者融合在一起,正常耳廓之耳甲腔变大,外耳道缺失;耳前区域可见3cm×1.5cm的凹陷区。入院诊断:先天性右侧第一、二鳃弓综合征。在分离麻醉加局部浸润麻醉下行右侧面横裂修复术、右侧多耳畸形切除术。术后7天拆线,伤口愈合好。术后遗留的耳前区凹陷畸形及耳屏缺失待青春期后再考虑整形治疗(如图1~3)。
1.2病例2:某女,10岁,因面下部发育不对称畸形就诊,无家族史。检查见左侧面下部发育稍差,颏部向左侧偏斜。双侧耳廓区可见多生的耳廓,尤以左侧明显;左侧耳区可见正常大小的耳廓,耳甲腔变大,外耳道闭锁,耳屏区域多生耳廓可见耳轮、对耳轮、耳舟、三角窝及耳垂,大小约3.5cm×2cm×0.5cm。于耳垂下方可见大小为8cm×8cm×9mm的皮肤赘生物;多耳畸形与后方的正常耳廓呈近似镜像关系;耳前区域存在一2cm×1.5cm的凹陷区域。右侧耳廓大小正常。其前方耳屏区域可见1.5cm×1.0cm×0.6cm皮肤赘生物,触诊其内无软骨存在。临床诊断为:先天性左侧第一、二鳃弓综合征,多耳畸形伴附耳。
1.3病例3:某男,13岁,因一侧口角过大就诊,无家族史。检查见:左侧口角裂,长约7mm,双侧下颌骨发育大致对称,颏部无偏斜。左侧下颌区稍塌陷,双侧耳廓呈招风耳畸形,左侧耳垂粘连,左耳廓前区可见凹陷畸形大小约2cm×1cm,凹陷区域内存在一多生耳廓样结构,左侧耳甲腔变大,外耳道狭窄。右侧耳屏区可见一1cm×1cm×0.5cm的皮肤隆起内含软骨,其下有一皮赘。外耳道大小正常。临床诊断:先天性左侧第一、二鳃弓综合征,先天性左侧口角裂、先天性招风耳畸形、先天性左侧耳垂粘连、先天性左侧多耳畸形、右侧副耳畸形。
1.4病例4:某男,11岁,因右下颌短小就诊,无家族史。检查见右侧下颌较左侧略短小、塌陷,右侧口角裂开约0.5cm,右侧面颊部可见7cm×5cm×3mm的皮赘。右侧耳屏区可见1.5cm×1.5cm×0.7cm耳廓样结构,其后方可见畸形变小的耳屏。双侧耳廓外形及大小正常,左侧耳屏缺失,耳屏区可见2cm×1.5cm×0.7cm的耳廓样结构。双侧外耳道未见异常。临床诊断:先天性右侧第一、二鳃弓综合征,双侧多耳畸形。
2讨论
多耳畸形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先天性外耳畸形[1],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耳屏区域凹陷并出现复杂的耳廓样异常增生,多生的耳廓甚至接近后方正常的耳廓大小。文献报道后方正常耳廓和前方的多生耳廓有时呈镜像外观,因此多耳畸形也可称为镜像耳(mirror ear)。多耳畸形常为某综合征的表现形式之一,文献报道多耳畸形可见于Goldenhar综合征、Treacher-Collins综合征、Brachmann-de Lange综合征和一侧颜面短小综合征。本组4例中2例以口角裂为主诉就诊,2例以颜面不对称畸形为主诉就诊,经临床检查均为第一、二鳃弓综合征。多耳畸形的病因目前认为与神经嵴细胞不正常的迁移有关。在临床上多耳畸形需与副耳进行鉴别,尤其是位于耳屏前方,并与耳屏融合在一起的副耳。副耳俗称小耳朵,是由第一鳃弓发育异常引起的,为位于耳屏前方的赘生组织,常出现于耳屏至口角的连线上,副耳的形状、大小多种多样,多数含有软骨组织,有的与耳软骨相连。
多耳畸形的治疗多采用手术切除多余的耳廓组织,利用多余的耳廓组织重建耳屏,并对耳屏区域的凹陷畸形进行充填治疗。本组病例中进行手术治疗的1例患儿因年龄较小,考虑手术充填耳屏区域凹陷畸形后可影响面部的发育,故暂未进行手术治疗,建议患者青春期后再进行手术治疗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647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