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 > 2011年第7期 > 正文
编号:12121212
丹红祛斑汤配合中药面膜治疗女性黄褐斑临床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1日 郭雯,郭建辉,赵丽,刘玉华,刘建,闫淑云
第1页

    参见附件(736KB,1页)。

     黄褐斑是常见于女性面部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多见于孕产后到绝经前期的女性。本病虽无自觉症状,但严重影响容颜。笔者采用自拟丹红祛斑汤内服联合中药面膜外敷治疗女性黄褐斑50例,并以疗效较明确的西药作对照比较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为我院皮肤科门诊符合女性黄褐斑诊断标准[1]的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年龄28~47岁,平均33.7岁,病程3个月~17年,平均4.72年;对照组:年龄25~49岁,平均35岁,病程2个月~13年。

    1.2 诊断标准[1]:①面部淡褐色至深褐色界限清楚的斑片,通常对称分布,无炎症表现及鳞屑;②无明显自觉症状;③主要发生在妊娠及哺乳期后,女性多见;④病情冬轻夏重;⑤无明显内分泌性疾病,并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色素沉着。肝郁血滞型[1]:色斑深褐,弥漫分布,面颊为主,中央融合,边缘散在,胸胁胀闷;经前乳胀,经期散乱,痛经不已,经血有块,舌质瘀暗,苔薄,脉弦细。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凡符合诊断标准者,年龄为18~55岁的女性。妊娠及哺乳期患者、伴有乳腺增生及子宫肌瘤者、伴有严重内分泌疾病者、伴有其他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的患者以及对治疗和对照药物过敏者均不能入选。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丹红祛斑汤(红花12g、当归12g、川芎12g、柴胡12g、菟丝子15g、益母草30g、丹参20g、白芷6g、白僵蚕9g、枸杞子15g、制首乌30g、桑白皮12g),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中药面膜:白芨、白术、白牵牛、白芍药、白僵蚕、白芷各等分,共研细末备用。每次取适量面膜粉,蒸馏水调成糊状,均匀覆盖于面部,20min后取下,清水洗净,每天1次。

    2.2 对照组:口服维生素C 200mg,3次/天,维生素E 100mg,3次/天,辅酶Q10胶囊100mg,3次/天。以上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

    治疗期间忌食辛辣刺激、油腻食物、咖啡浓茶,鼓励患者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并且保持乐观情绪,避免使用化妆品及日光照射。

    2.3 疗效判定标准[1]:基本治愈: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90%,颜色基本消失;显效: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60%,颜色基本消失;好转: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30%,颜色基本消失;无效: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30%,颜色基本消失。

    3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80%,对照组有效率5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2,P<0.05),表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1。

    4讨论

    黄褐斑属于中医学“黧黑斑”,“黧黑肝缯”范畴。《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认为[2]本病“属于忧思抑郁、血弱不华、火燥结滞而生于面上,妇女多有之。”《诸病源候论》所述[3]“五脏六腑十二经血,皆上于面,夫血之行俱荣表里,或痰饮渍脏、或腠理受风致气血不和、或涩或浊不能荣于皮肤,故发生黑缯”。则可见虚与邪滞是致此病的两个主要方面,而且两者是互为因果。非虚不能致其邪,非邪不能袭其虚,虚邪相搏,络与瘀而面失其荣,斑乃成。又黑色主肾病,故其主要病因病机为“肾虚络瘀”。治疗当以滋补肝肾,活血消斑为主。

    丹红祛斑汤是由桃红四物汤化裁而成,方中红花、柴胡、当归共为君药,红花功擅活血化瘀,为攻瘀之润剂;柴胡能调达肝气,疏肝解郁;当归是补血良药,能养血活血,补而能行,为血病之要药。现代药物学研究当归有抗促性腺激素作用,其主要成分阿魏酸可抑制垂体分泌黄体生成素和催产素,拮抗促性腺激素释放,抑制酪氨酸酶活性,防止酪氨酸氧化形成黑素,抑制黑素形成[4]。益母草主入血分善于活血祛瘀调经,川芎、丹参能活血化瘀行气,调畅气血;该三味药增强了疏肝行气、调和气血之功,为方中臣药。菟丝子能益肾养肝,宣通百脉,有柔润肌肤消斑之功;白僵蚕为虫蚁之品,祛风化痰,善搜络邪而走头面;白芷有活血之功,取其芳香走散之效,上行于头面直达病所;枸杞子、制首乌平补肝肾阴精,令其上荣头面;以上五药共为佐药。桑白皮,甘寒,入肺经,既泻肺中伏火,又泻肺气之壅塞,使肺气宣畅,气血津液畅达而上荣于面,亦助肝气调达,使疗效加强,为方中使药。全方共奏滋补肝肾,疏肝解郁,活血消斑之功。“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中药面膜含有白芨、白术、白牵牛、白芍药、白僵蚕、白芷,具有养血柔肝,活血化瘀,缓中消炎,可治疗面肤黯斑之功。中药内服联合药物面膜,内外合治,作用协同,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黄褐斑临床诊断和疗效标准[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4,18(5):278.

    [2]李志英,刘保国,王世君,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736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