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 > 2012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2174529
骨性安氏III类错牙合患者行正颌手术后其口腔功能间隙的改变(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2月1日 贺元甲 王绍峰 卢利
第1页

    参见附件。

     1.2.2治疗方法

    1.2.2.1术前正畸治疗:术前正畸治疗的目的是为手术创造条件,以利于手术中颌骨的移动与定位及保持术后颌骨与咬合的稳定[7]。

    1.2.2.2正颌外科手术:①术前准备包括:影像学检查;模型外科;牙合板制作,用于手术中及术后的定位和固定;通过模型和牙合板测量出上下颌骨移动距离并记录,观察下颌后退距离与口腔功能间隙变化的关系。②手术方式:行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后退术(BSSRO),采用坚固内固定[8]。术者均为同一治疗小组术后辅以颌间固定4~6周;复查时间为手术后12个月以上,平均为术后15个月。

    1.3口腔功能间隙测量:摄取正颌手术前1周(T1)及正颌手术后6个月(T2)头颅侧位定位片各1张,侧位片为下颌正中牙合咬合位,对治疗前后X线片进行常规头影测量,分析各项临床指标,以观察治疗前后牙颌面的变化。并对治疗前后的X线片上的口腔功能间隙矢状断面面积进行测定[9]。采用onyx软件进行测量,由同一个人定点测量,测量3次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由onyx自带的测量软件进行计算,得出矢状向口腔功能间隙的面积(如图2~5)。

    1.4统计方法:研究对象自身T1、T2两个时间点的比较:研究对象测量数据进行SNK-q验检,分析正颌手术前、后口腔功能间隙的变化,并对双下颌平均后退量与功能间隙变换量进行相关性分析。

    2 结果

    2.1研究对象自身T1、T2两个时间点的比较:患者正颌手术后较正颌手术前1周口腔功能间隙减小(P<0.05)有统计学差异(见表2)。

    2.2下颌后退量与功能间隙变化量的关系: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双下颌平均后退量与功能间隙变换量进行描点绘图可以直观的观察到下颌后退量与口腔功能间隙减少量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见表3)。

    3 讨论

    Moss等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功能基质假说”(functional matrihypothesis,FMH)。功能基质分为骨膜基质(periosteal matrix)和囊基质(capsulamatrix),前者的代表为咀嚼肌、牙齿、神经、血管及腺体等,后者包括由大脑软膜、脑脊液等组成的神经颅囊基质(neurocranial capsular matrix)和颌面囊基质(orofacial capsular matrix)即口鼻咽腔功能间隙(oronasopharyngeal spaces)。“功能间隙”在Moss著名的功能-形态关系假说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影响颌面部生长发育,造成牙颌畸形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因而在颌面部畸形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分析中,我们应该重视口腔功能间隙的变化。根据功能基质理论,下颌骨的生长有赖于口腔功能间隙的扩大,其生长的动力源于口腔功能间隙的功能需要,所以对于下颌前突患者,有学者提出该类患者口腔功能间隙有增大的趋势。本研究中骨性安氏III类错牙合患者口腔功能间隙的均值为2272.3mm2,确实大于文献里报道的正常牙合口腔功能间隙面积2169.5mm2以及下颌后缩组1973.6mm2[10]。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假说,认为骨性安氏III类错牙合患者在通过正颌手术后退下颌骨后口腔功能间隙应该会有所减小,并且本研究结论也证实了该假说。据Moss功能-形态关系理论,减小后的口腔功能间隙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因功能间隙紊乱带来的向前生长的动力源。但另一方面,由于骨性III类错牙合患者固有口腔内的舌体长期处于较大的功能间隙中,已对这种环境产生了适应性,手术减小了口腔功能间隙的同时可能对舌咽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口腔功能间隙是一个空间概念,当然最好用体积来表示其测量结果,但是由于口腔环境的特殊性,很难获取其体积资料,而X线头影测量结果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且其所反映的矢状向测量结果是医师更为关注的内容,且操作简便效率高,具有可重复性[11]。

    本实验比较了骨性安氏III类错牙合患者正颌治疗前后口腔功能间隙的变化,发现该类患者在进行正颌手术后矢状向口腔功能间隙的面积有所减小(P<0.05),而有的学者采用功能矫治器矫治安氏III类错牙合,发现治疗后口腔功能间隙增大。这些结果和本研究并不矛盾,因为功能矫形是在颞下颌关节适应的范围内,通过后退下颌和前伸上颌达到矫治III类错牙合患者颌骨矢状向位置不调的畸形,它的适应证均为生长发育期的患者,通过矫形力刺激颌骨生长,因而扩大了口腔功能间隙。而本研究选取的患者均为成年患者,排除了自然生长的影响,所采用的治疗方案为正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采用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后退术,这与功能性矫型治疗有本质的区别,因而得出了相反的结果。

    4 结论

    骨性安氏III类错牙合患者,经正颌治疗后,口腔功能间隙矢状向面积有所减小,其直接原因可能是正颌手术后退下颌骨造成的,并且口腔功能间隙变化量与下颌骨后退距离存在正相关性。

    [参考文献]

    [1]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22-445.

    [2]PeriG,VaillantJM,GrelletM,et al.TheTrauner-Obwegeser technic in the treatment of mandibular prognathism[J].Ann Chir Plast,1968,13(1):23-29.

    [3]Bjork A,Chad AP,Hayashi T.Some biological aspects of prognathism and occlusion of the teeth[J].Acta Odontal Scand,1950,9(6):1-40.

    [4]王 兴,张震康.我国正颌外科的新进展[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0,35(3):165-167.

    [5]Line PA,Steinauserr EW,Joachim TM,et al.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lanning in surgical orthodontic therapy[J].Am J Orthod,2004,66(5):378-385.

    [6]Proffit WR,Chan YH,Hsu PP,et al.Combined surgical orthodontic treatment In Proffit Contemporary Orthodontics[M]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391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