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 > 2012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2201090
微创根管治疗对牙冠抗折裂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4月1日 朱静 焦红卫
第1页

    参见附件。

     1.5试件包埋:将根充后的离体牙牙根部分包埋在长宽10mm,高15mm的立方体环氧树脂中,以釉牙骨质界为标准,冠部暴露,置于人工唾液(按照ISO Tr1021标准配制:NaCL 0.4g、KCl 0.4g、CaCl2·2H2O 0.795g、NaH2PO4·2H2O 0.78g、Na2S·2H2O 0.005g,Urea Distilled Water 1000ml,(NaOH调节pH值至6.86~7.0)中备用。全部操作由一人完成。

    1.6抗压实验:将包埋好的实验标本50颗离体牙置于电子万能力学实验机上,颌面放置相应直径圆形钢球,使牙尖斜面中部与钢球接触。试件固定,垂直加压1mm/min速度加载,加载头持续匀速对被测牙体加载,直至牙冠折裂。记录每颗离体牙出现裂隙时的最大载荷,观察折裂方式。

    1.7数据统计:①两组离体牙出现裂隙时受到的最大载荷;②离体牙的折裂方式;③统计分析:两组离体牙出现裂隙时受到的最大载荷利用统计软件SPSS10.0进行t检验,离体牙的折裂方式利用统计软件SPSS10.0进行χ2检验,比较两组之间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离体牙出现裂隙时受到的最大载荷:实验组样本出现裂隙时受到的最大载荷为(780.12±86.50)N,对照组样本出现裂隙时受到的最大载荷为(458.72±46.19)N,t检验,P<0.05,两组离体牙出现裂隙时受到的最大载荷存在显著性差异(见表1)。

    2.2离体牙的折裂方式:在所有标本试件中,16%牙体折裂线通过髓腔中央,20%牙体折裂线远离开髓孔边缘,最为多见的折裂方式为折裂线通过开髓孔边缘,占64%,其中对照组中发生比例更高。两组的折裂方式存在显著性差异(见表2,如图1~4)。

    3 讨论

    根管治疗中牙齿抗力的降低程度与多因素有关,如临床上应用高速手机不当可造成裂及裂纹[5],牙体预备过程中对牙体的切割使其受到了结构性破坏,洞形、数量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6]。在实验中我们发现在垂直加压1mm/min速度加载负荷的情况下,实验组的牙齿平均在780.12N时发生折裂,远远高于对照组牙齿的458.72N,说明当牙体牙合面的硬组织保留量提高、开髓孔减小并相互独立时,可提高抗压强度,承受更大的咬合力。

    在所有标本试件中,载荷后最为多见的折裂方式为折裂线通过开髓孔边缘,占64%,仅有16%牙体折裂线通过髓腔中央,20%牙体折裂线远离开髓孔边缘。实验离体牙来源于不同的患者,因此当离体牙发生折裂时承受的载荷差别明显,但笔者仍然发现主要的折裂方式比较集中,均为折裂线通过开髓孔边缘。牙体硬组织为人体组织中最为坚硬的部分,复合树脂与牙本质有着接近的弹性模量[7],但是在根管治疗的过程中通过开髓和充填形成牙体-树脂界面,成为折裂牙最为薄弱的环节。

    实验中笔者发现两组离体牙的折裂方式存在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折裂发生在牙体-树脂界面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首先实验组牙合面硬组织损耗面积较对照组小,各开髓孔之间存留的更多量的硬组织发挥了有力的支撑作用,同时保留的牙体硬组织对于应力的分散和传导还起到桥梁作用,避免了应力的过分集中。其次,传统的髓室顶的去除,形成较大的方圆形缺损,充填后形成的牙体-树脂界面较长,并且在近远中向和颊舌向均形成相对平直的外观,当垂直于牙尖斜面的载荷出现时,在牙体-树脂界面这一薄弱环节很容易形成应力的集中,而较长的方圆形平滑界面更容易使局部初始发生的微裂沿着界面扩散,继而形成牙体的折裂。在实验组,因为3~4开髓微孔散在分布于牙合面上,当外力加载时,由于牙体-树脂界面呈微小的圆柱形外观,仅仅只有圆周的小部分界面受到垂直方向的力量,距离较短,而且即便在牙体-树脂界面某处由于应力集中出现微裂,其沿界面扩延的趋势也会随着圆形的边界弧度而缩小。

    牙齿折裂在临床常见,折裂治疗过程复杂。即便是活髓牙,其保存治疗也要求严格控制适应证,医师应具备较高的临床操作水平,每一步操作均要准确到位,严格掌握操作要点,才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8]。一旦折裂形成大面积缺损,则需要嵌体[9]或冠修复,产生较高的医疗费用。

    借助CT三维扫描成像技术,对恒磨牙的根管口在牙合面的投影定位,利用小裂钻进行各根管独立开髓,在完成根管治疗的同时,最大化保留牙体咬合面健康组织,形成微创。笔者已通过其他离体牙实验证明了该根管治疗方法的可操作性,耗时与传统根管治疗方法相近,根充密合性良好。因此在此基础上考虑将此研究应用于动物实验,进一步验证其现实意义,为临床微创根管治疗提供更多的实验依据。

    [参考文献]

    [1]Fleming CH,Litaker MS,Alley LW,et al.Comparison of classic endodontic techniques versus contemporary techniques on endodontic treatment success [J].J Endod,2010,36(3):414-418.

    [2]Schafer E,Zandbiglari T,Schafer J.Influence of resin-based adhesive root canal fillings on the resistance to fracture of endodontically treated roots:an in vitro preliminary study[J].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 Oral Radiol Endod,2007,103(2):74-99.

    [3]Kahler W.The cracked tooth conundrum: terminology, classification,diagnosis,and management[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730kb)